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一例升结肠癌合并恶性间皮瘤的个案报道并文献回顾
    冯春保, 鲁瑞林, 王定平, 王东, 陈焕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6): 578-58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6.010
    摘要132)      PDF(pc) (3815KB)(1777)    收藏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原发于浆膜表面的少见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故时常发生漏诊、误诊,甚至有时伴随其他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检出。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学检测因其对恶性间皮瘤的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现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法。本文就一例升结肠癌合并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病例做相关报道并针对性行文献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重视,为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三氧包裹在乳腺脓肿中的应用
    程斌 程海燕 吕园园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 16 (05): 586-588.   DOI: 10.3969/j.issn.1009?鄄976X.2016.05.018
    摘要278)      PDF(pc) (615KB)(418)    收藏
    【摘要】 目的 介绍三氧包裹在乳腺脓肿中的应用以及比较传统切开引流+负压吸引(VSD)、传统切开引流+三氧包裹(臭氧)+VSD引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乳腺脓肿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引流+VSD,并与20例传统切开引流+三氧包裹+VSD,从切口愈合时间上进行比较。 结果〓传统切开引流+三氧包裹+负压吸引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前者(P<0.01)。结论〓三氧包裹可以帮助乳腺脓肿患者快速的痊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包皮环切术与包皮环扎术的优缺点比较
    欧红运 苏劲强 冯少林 李荣均 张汉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 12 (04): 379-380.  
    摘要454)      PDF(pc) (411KB)(184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腹腔镜超声肝内管道结构的辨识
    王鹏, 王宏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 21 (04): 392-39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4.004
    摘要219)      PDF(pc) (2412KB)(545)    收藏
    目的 介绍腹腔镜超声(LUS)肝内管道结构的辨识。方法 通过一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经不同Trocar进入LUS行肝脏扫查并采集图像。结果 LUS探头通过轴向旋转扫查肝脏获得几个标准切面:①通过剑突下Trocar扫查右肝蒂及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分别追踪右肝蒂分为AT、PP,再分为P5、P8与P6、P7;V5d、V6、V8d、AFV相继汇入肝右静脉,V4、V5v、V8v则汇入肝中静脉;②通过右侧肋缘下Trocar扫查左肝蒂及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分别追踪左肝蒂分为P2、P3、P4以及V2、V3汇入肝左静脉,进一步扫查肝中静脉长轴、下腔静脉。结论 LUS肝脏扫查的“标准切面”有助于肝内管道结构的正确辨识。外科医生必须自己掌握LUS扫查肝脏的基本功,通过深入学习并反复练习,才能真正发挥LUS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喜疗妥软膏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观察
    何嘉辉 彭水清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 14 (05): 600-601.   DOI: j.issn.1009-976X.2014.05.028
    摘要615)      PDF(pc) (411KB)(1723)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喜疗妥用于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盆+喜疗妥软膏外涂。对照组35例,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盆+太宁软膏外涂。观察两组在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有效率为6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疗妥软膏对于血栓性外痔具有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腹腔镜下规范化七步法手术操作指南(2021版)
    周太成, 江志鹏, 李英儒, 曾兵, 马宁, 黄恩民, 陈双, 广东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医师分会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专业学组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 21 (05): 500-50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5.002
    摘要347)      PDF(pc) (5667KB)(386)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2023年V1版NCCN肝细胞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陈茜, 陈捷, 陈涛, 陈亚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2): 95-9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2.001
    摘要395)      PDF(pc) (1006KB)(264)    收藏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中国人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最新中国恶性肿瘤统计数据,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中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其中75%~85%为肝细胞癌(HCC)。自2023年起,美国《NCCN肝胆管临床实践指南》以全新版面发布,将生物学行为明显差异的HCC与胆管癌分别叙述。其中2023年V1版《NCCN肝细胞癌临床实践指南》(下文简称新版《指南》)于3月10日首次发布,相较2022年V5版《NCCN肝胆管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有关HCC的具体内容,新版《指南》有了较多更新,涉及筛查、诊断和治疗等十余个重要问题,对中国的肝癌治疗有借鉴价值,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663例临床及诊断特点
    韩晓蓉 王颀 连臻强 张江宇 韩旎 何秋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 13 (04): 304-307.   DOI: j.issn.1009-976X.2013.04.011
    摘要286)      PDF(pc) (622KB)(1296)    收藏
    【摘要】 目的 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的临床及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分布于30~50岁年龄段女性,以30~40岁最多,大多表现为乳头溢液,亦有10%左右表现为不可扪及肿块经B超检查微创活检发现。本组患者中乳腺超声有阳性发现者40.2%,乳腺X线检查有阳性发现者仅10%;纤维乳管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7%,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IP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96.3%。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3.3个月,有25例(4.5%)患者出现同侧复发,复发者均为多发乳头状瘤。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超声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X线检查对IP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可用于鉴别诊断;纤维乳管镜是诊断IP的首选方法,可辅以T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多发乳头状瘤术后有一定复发率,应定期随访,如有复发应再次手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化疗所致的特殊皮肤改变: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丁林 李青剑 汪颖 柴洁 江志敏 姚和瑞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 16 (05): 564-56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6.05.013
    摘要357)      PDF(pc) (663KB)(806)    收藏
    【摘要】〓目前中国居民的首位病死原因仍是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化疗是癌症患者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皮肤毒性则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由于化疗后的皮肤毒性发生不容易危及生命,所以常被忽视,但却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药物减量和治疗的中断,最终影响化疗疗效。现将我科诊治的4例化疗药物所致罕见的皮肤改变报道如下并作相关文献复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术后无病生存超过3年的甲状腺未分化癌1例报告
    闵耒, 黄志恒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 20 (05): 635-63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0.05.020
    摘要274)      PDF(pc) (1890KB)(354)    收藏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甲状腺滤泡上皮肿瘤,临床较少见,目前手术指征与手术范围的把握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一例无病生存率超过3年的ATC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AT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林苗, 钟维帼, 蔡小玲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 20 (05): 672-67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0.05.028
    摘要202)      PDF(pc) (1274KB)(457)    收藏
    目的 总结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我科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资料,包括一般护理、腹部症状及体征、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中33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12例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通过干预治疗,好转出院,一例患者因多种器官疾病放弃治疗。结论 规范或标准化护理、早期发现问题、医护沟通畅通三是Whipple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外科及内镜治疗
    薛平 张大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 13 (01): 11-13.  
    摘要322)      PDF(pc) (507KB)(1982)    收藏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IPMN)是一种产黏蛋白、胰管囊性扩张和导管内有乳头状肿物生长的肿瘤。1982年日本学者Ohashi等[1]报道了四例胰腺癌患者,他们共同点包括胰管扩张、产生大量粘液、Vater壶腹扩大,随访发现他们的生存时间都超过3年。当时这种肿瘤被看成是胰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直到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IPMT,2000年重新命名为IPMN沿用至今[2, 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乳腺癌肝转移特征及诊疗
    杨文倩, 林婉宜, 龚畅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 21 (03): 272-27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3.004
    摘要328)      PDF(pc) (2632KB)(457)    收藏
    乳腺癌发病人数逐年攀升,相较于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通常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乳腺癌肝转移诊疗的指南。本文旨在为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本文对乳腺癌肝转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早期肝转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体征,考虑肝转移的患者最好行影像学引导下穿刺确诊。随着乳腺癌新的药物及疗法的开发,肝转移患者生存较前有显著改善,部分患者也可从局部治疗中获得生存获益。对于发生肝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有效的全身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部分经过选择的患者也可同时从局部治疗中获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余升华 尹得龙 杨展翔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 14 (06): 708-711.   DOI: j.issn.1009-976X.2014.06.028
    摘要533)      PDF(pc) (758KB)(21651)    收藏
    【摘要】〓脊柱侧弯类型包括功能性脊柱侧弯及结构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属结构性脊柱侧弯,约占全部脊柱侧弯80%左右,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结构性脊柱侧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影响了约0.5%~3%的学生,由于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相信AIS发病率可能进一步升高。脊柱侧弯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发现的最有效途径应该是普查,且早期畸形不明显亦无脊柱结构的变化,易于矫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胰腺囊性肿瘤诊治进展
    刘吉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 13 (01): 7-11.  
    摘要316)      PDF(pc) (716KB)(1620)    收藏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参考目前关于胰腺囊性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探讨了胰腺囊性肿瘤与胰腺假性囊肿的鉴别诊断,分别就浆液性囊性肿瘤(SCN)、粘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和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且就内镜超声(EUS)、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活检(EUS-FNA)以及囊液分析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结论:结论:尽管囊性病变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单一的影像检查的准确性还是有限的,CT、MR应与EUS相辅相成,而且还可行囊肿穿刺,分析囊液的成分,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以通过动态的影像检查来观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胸外科手术后继发乳糜胸的防治
    吴卓鹏, 杨劼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 21 (06): 688-69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6.021
    摘要243)      PDF(pc) (1378KB)(350)    收藏
    乳糜胸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胸外科手术并发症,导致患者严重的营养消耗、生理紊乱和免疫抑制,了解乳糜漏的病理生理学是治疗原则的基础。保守治疗旨在通过营养干预减少乳糜的产生,并通过乳糜液引流控制症状,终点是淋巴管的自发闭合。手术干预的时机仍然存在争议,胸腔镜胸导管夹闭以及栓塞已成为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案。采取何种处理方法应根据患者自生情况判断和决定,过度强调手术及不适当的保守治疗都不是临床的最佳选择。本文对胸外科术后继发乳糜胸的治疗及预防现状和新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脑电监测α变异百分率与重型急性脑梗死发病 90天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刘锦仪 雷伟健 欧阳婵 余炳坚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 17 (06): 658-664.   DOI: doi: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07
    摘要374)      PDF(pc) (1175KB)(558)    收藏
    目的 通过持续监测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皮层脑电定量参数α变异百分率的动态变化,评价其在重型急性脑梗死发病90天的临床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常规行定量连续脑电监护及临床诊治。记录患者入院24h、48h、72h的平均α变异百分率,并对入组病人入院时及发病90天进行NIHSS评分、GCS评分、CNFD评分;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分析两组间α变异百分率的差异及与重型急性脑梗死90天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α变异百分率与受累的大脑半球相关,病变侧大脑半球的α变异百分率较非病变侧大脑半球α变异百分率低;入院后72h内,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α变异百分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②预后良好组入院0~24h(t=2.741,P=0.013)、24~48h(t=2.345,P=0.035)、48~72h(t=3.386,P=0.001)的平均α变异百分率(病变侧)均值较预后不良组明显增高;Spearman分析中提示,发病早期的病变侧α变异百分率(0~24h、24~48h,48~72h)与良好预后呈正相关,分别为r=0.387,P<0.001;r=0.489,P<0.001;r=0.418,P<0.001。③入院0~24h、24~48h、48~72h病变侧α变异百分率均对良好预后具有辨别预测能力,ROC曲线分析当α变异百分率≥20%时预测良好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68.4%、63.2%、63.2%、特异性分别为66.7%、75.0%、91.7%。结论 α变异百分率与重型急性脑梗死90天良好预后呈正相关。临床上有望通过连续脑电监测α变异百分率这一定量化脑电参数,以预测重型急性脑梗死发病90天的病情转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医用胶粘合术治疗头面部小伤口
    于萌蕾 朱颉 曹亿 罗自通 彭吉才 黄都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 14 (04): 477-479.   DOI: j.issn.1009-976X.2014.04.035
    摘要394)      PDF(pc) (540KB)(1308)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胶在头面部裂伤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550例新鲜头面部表浅创面,清洗伤口后,使用医用胶粘合创面。结果〓545例新鲜创面一期愈合。5例伤口术后开裂后二期愈合。结论〓医用胶粘合术在治疗头面部表浅创面时,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痛苦、愈合后疤痕小、护理方便等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复方爱脉朗防治包皮环切术后水肿的疗效观察
    何嘉辉 彭水清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 12 (04): 377-378.  
    摘要415)      PDF(pc) (357KB)(1166)    收藏
    目的 探讨复方地奥斯明对于防治包皮环切术后包皮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方法 152例拟行包皮环切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78例,术后给予抗感染、镇痛及抗搏起药物外,另给予复方地奥斯明(爱脉朗)口服7d,对照组74例,术后仅给予抗感染及镇痛药。术后1、3、7、14d随访观察,记录水肿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5例出现水肿,对照组13例出现水肿。两组水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爱脉朗对于防治包皮环切术后水肿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疗效分析
    邓建中, 杨平, 计勇, 邱磊, 林梓阳, 余思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 21 (06): 625-63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6.007
    摘要153)      PDF(pc) (2182KB)(262)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48例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同期186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B组)。结果 两组病人之间年龄、性别比例、肿瘤最大横径、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术前Wexner评分、术前肛门最大收缩压、术后Wexner评分、术后肛门最大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之间肿瘤下缘至齿线距离、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年龄、肿瘤最大横径、新辅助放化疗比例、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术后并发症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BMI、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是有效的,尤其适合于低位、骨盆狭窄的男性直肠癌患者,但要充分准备,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广东省阳江市不同龄段及职业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
    梁永圣 黄少卓 刁德昌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 17 (06): 692-698.   DOI: doi:10.3969/j.issn.1009?976X.2017.06.015
    摘要333)      PDF(pc) (2467KB)(730)    收藏
    目的 探讨我省阳江市不同龄段、职业及手术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肿瘤科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并随访5年的168例该市籍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因素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期内共有101例死亡,患者的生存区间为2~70+月(删失),5年总体生存率为34.6%;Kaplan-Meier分析显示:男女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长于于中老年(P<0.05),脑力劳动患者的生存期短于体力劳动者(P<0.05),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期长于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P<0.05)。结论 年龄、施行开腹手术、从事脑力劳动,是影响该市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3个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谷氨酰胺对肠道损伤药理作用研究
    林杰茹, 常惠礼, 冯正富, 汤锐明, 王馨, 冯汩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 20 (05): 664-66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0.05.026
    摘要166)      PDF(pc) (1262KB)(356)    收藏
    肠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下免疫细胞和肠腔微生物群之间微妙而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黏膜的内环境平衡。肠道受到不良刺激情况下可能导致肠损伤,或者肠屏障的破坏,如腹部肿瘤的化疗和放疗、炎性肠病以及肠应激状态下反应,后者如创伤、休克、炎症。受损的上皮屏障和伴随的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腹痛、腹泻和炎性肠病,同时肠屏障破坏所致的肠通透性增加可能是引发肠外组织与脏器损伤的因素。谷氨酰胺在营养中是一种真正的具有功能性的氨基酸。膳食或补充的谷氨酰胺通过调节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蛋白质周转、抗氧化性和免疫反应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对维持肠黏膜屏障具有重要作用。但谷氨酰胺作用的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因此,谷氨酰胺的重要作用不断激励研究人员在实验动物、基础和临床研究。本文回顾了肠屏障受损的机制及谷氨酰胺对肠道损伤药理作用,对于更好地理解谷氨酰胺的作用以及改善生物体内谷氨酰胺的营养利用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平均CT值测量对小于1 cm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
    陈帅, 张玮, 殷磊, 余庆华, 马明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 21 (05): 571-57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5.016
    摘要538)      PDF(pc) (1284KB)(323)    收藏
    目的 探讨平均CT值测量对小于1 cm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经CT检查和手术切除的小于1cm的磨玻璃结节216例,利用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工作站,在薄层扫描肺窗图像上测量磨玻璃结节平均CT值,并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CT值。结果 炎性病变组平均CT值-782~-377(-595.9±122.3)HU低于肺腺癌组-807~-57(-494.3±157.4)HU(t=-2.190,P<0.05),最佳临界值为-604 HU,敏感度、特意度分别为73.5%、67.3%,AUC值为0.69。浸润前病变组CT值-807~-111(-540.1±131.1)HU与浸润性病变组CT值-807~-57(-464.8±166.2)HU有统计学差异(t=-2.66,P<0.05),最佳临界值-473 HU,敏感度、特意度分别为50.8%、75%,AUC值为0.64。结论 平均CT值测量在小于1 cm磨玻璃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对判断肺腺癌是否浸润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肾囊性病变临床病理分析(附3例报告)
    王林 曾韵洁 曾弘 沈溪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 12 (05): 271-273.  
    摘要347)      PDF    收藏
    目的 探讨肾囊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例肾囊性病变组织学形态,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3个病例临床症状均为腰痛或血尿,最后经病理确诊为囊性肾瘤2例和多房性囊性肾癌1例。囊性肾瘤为多房囊腔组织,囊壁薄,内衬单层上皮。免疫表型:上皮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间质成分波形蛋白阳性。多房性囊性肾癌囊壁被覆单层或多层胞浆透明的细胞,间隔内含聚集的透明细胞巢。免疫表型:透明细胞CK和EMA阳性,CD68阴性。结论 囊性肾瘤和多房性囊性肾癌均是少见的肾脏肿瘤。两种病变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极为相似,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两种病变均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氟马西尼对全麻肝叶切除术患者促醒作用及恢复期脑电双频指数、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
    於兆颖1, 徐珊2*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8, 18 (03): 349-35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8.03.028
    摘要320)      PDF(pc) (1216KB)(613)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氟马西尼对全麻肝叶切除术患者促醒作用及恢复期脑电双频指数(BIS)、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50 例全麻肝叶切除术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氟马西尼分为氟马西尼组(n=25)和非氟马西尼组(n=25),两组均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术中维持BIS 在40~60 之间。术毕入麻醉苏醒室即刻,氟马西尼组给予氟马西尼静脉推注,非氟马西尼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静脉推注。记录两组术后复苏时间指标及入苏醒室后不同时间点BIS 值变化,并分别于术前1 d 及术后1 d、3 d、5 d 采用简易智能精神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氟马西尼组较非氟马西尼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下睁眼时间、指令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及回忆起出生日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氟马西尼组 BIS 值从进入麻醉苏醒室后 4 min 开始明显增高(P<0.05),非氟马西尼组 BIS 值从进入麻醉苏醒室后 6 min 开始明显增高(P<0.05)。氟马西尼组进入麻醉苏醒室4 min、6 min、8 min、10 min、12 min、14 min、16 min 的BIS 值均明显高于非氟马西尼组(P<0.05)。在术后 1 d、3 d、5 d 等时间上,氟马西尼组 MMSE 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氟马西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马西尼可促进全麻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乳腺癌术后皮肤张力性水泡的预防性护理和处理经验
    伍岳松, 周洁, 杨梦珂, 廖艳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 19 (05): 64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9.05.033
    摘要394)      PDF(pc) (1329KB)(664)    收藏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张力性水泡发生率中的运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27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39例),两组均同时行乳腺癌根治术后予弹性胸衣加压包扎7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而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术后运用纱绢毛巾,预外涂赛肤润。对已发生张力性水泡的皮肤除常规抽吸水泡之外,外涂喜疗妥和聚维酮碘乳膏。比较两组患者予弹性胸衣穿戴后发生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过预见性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水泡发生率为15.29%,对照组水泡发生率为28.35%;水泡消除平均天数中,观察组平均消除天数为4天,对照组为8天,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预见性皮肤护理可有效降低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FOLFIRINOX方案与AG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袁贯平, 江志敏, 马冬, 潘梓春, 丁颖, 谢德荣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 21 (01): 53-5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1.009
    摘要323)      PDF(pc) (1465KB)(324)    收藏
    目的 开展FOLFIRINOX方案和AG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中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病理确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一线接受FOLFIRINOX方案或AG方案治疗,有完整生存资料。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10月31日。主要终点指标为OS。生存资料检验采用K-M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五个中心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病例62例,按一线化疗方案分为FOLFIRINOX方案组26例和AG方案组36例,FOLFIRINOX方案组与AG方案组中位OS分别为13个月和11个月(P=0.202)、PFS分别为10个月和11个月(P=0.132),两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一线FOLFIRINOX方案序贯二线AG方案化疗5例,反之有6例,中位OS分别为13个月和11个月。CA199高于正常值59倍或以上,AG组OS中位数10.21个月,数值上似长于FOLFIRINOX组的3.5个月。客观有效率、不良反应等缺漏较多,放弃统计分析。结论 FOLFIRINOX方案和AG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相似;用药顺序似不影响疗效;CA199水平用于预测不同方案的疗效可能有一定帮助,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笑峰, 蒋曼, 陈泽, 熊福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 21 (02): 248-25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2.025
    摘要214)      PDF(pc) (1280KB)(334)    收藏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增生紊乱、腰椎韧带松弛以及肌肉劳损等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腰椎自然退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众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腰椎融合术式种类多样,而各类术式有其自身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优缺点,各家研究报道结果不一,使得临床医师在不同术式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难以达成共识。现就临床上各类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可吸收线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
    袁凤坤,吴健*,万康,周权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8, 18 (06): 702-70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8.06.022
    摘要209)      PDF(pc) (1052KB)(395)    收藏
    目的 探讨可吸收线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4 年2 月~2017 年2 月收治的80 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人。对照组用丝线修补溃疡穿孔,观察组用可吸收线修补溃疡穿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穿孔时间、穿孔部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分析两组术后 1 个月、3 个月、12 个月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线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安全、有效,可促进溃疡愈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胆管扩张术后癌变病例3例
    邓菀颖, 施祥德, 李志娟, 余先焕, 唐启彬, 许磊波, 刘超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 21 (05): 512-51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5.004
    摘要262)      PDF(pc) (2781KB)(33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基于GEO数据库的胰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研究
    林杏仪, 田振烽, 潘乐乐, 苏铭昕, 陈茵婷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1): 34-4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06
    摘要363)      PDF(pc) (4489KB)(267)    收藏
    目的 探讨胰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中起关键作用的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GEO数据库筛选胰腺癌CTCs相关数据集,利用R studio软件筛选差异基因,与KEGG数据库的代谢相关基因比对,寻找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使用STRING、Cytoscape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和可视化。最后,对比两数据集富集的代谢通路,获得关键通路及基因,并利用TCGA和TIMER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与临床特征和免疫浸润的关系。结果 分别从数据集GSE118556和GSE18670筛选出834个和1119个差异基因。前者基因主要富集到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一碳代谢和辅酶因子合成等代谢通路,后者基因主要富集到一碳代谢、嘌呤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其中转酮醇酶(TKT)在两个数据集的一碳代谢中均显著上调。TKT与总体生存期、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同样编码转酮醇酶同工酶的TKTL1和TKTL2与免疫浸润相关(P<0.05)。结论 通过对胰腺癌CTCs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一碳代谢和TKT可能在CTCs的形成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转移的代谢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五子衍宗丸加生精胶囊联合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研究
    陈乐仲 陈海苑 杜江滨 田小园 何思挺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 12 (02): 141-142.  
    摘要378)      PDF(pc) (532KB)(88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吞咽训练对舌癌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承峥,陶江丰,江强麟,王秋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 19 (04): 472-47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9.04.022
    摘要92)      PDF(pc) (1211KB)(474)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吞咽训练对舌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舌癌术后患者148例,平均年龄62.8±10.4岁,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2周的吞咽训练,对照组不给予吞咽干预。采用吞咽筛查量表(EAT?10)评价吞咽障碍程度和生活质量,记录吞咽训练前、后(14天)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清扫状况、肿瘤分期和EAT?10标准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人群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治疗组在治疗后EAT?10标准分总分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对照组术后14天EAT?10总分与术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早期吞咽训练有助于提高舌癌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多次复发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21例的原因及治疗
    袁晓东 邓跃飞 陈玄斌 郑眉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 12 (01): 47-48.  
    摘要583)      PDF(pc) (497KB)(1085)    收藏
    目的 探讨反复复发、两次或两次手术以上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1例难治性CSDH患者中,血肿钻孔引流手术史2次者15例,3次者4例,4次者2例。治疗前CT/MRI扫描发现明显脑萎缩12例,血肿包膜形成8例,血肿分隔多房5例,血肿机化3例。对5例无血肿分房分隔、包膜明显强化及血肿机化的患者仅再行血肿穿刺冲洗引流术,余16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术后均给予1~2疗程高压氧治疗。随访3~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CT或MRI检查,5例呈硬膜下积液表现,其中2例有占位效应再次行钻孔引流+高压氧治疗;术后6个月,4例有少量硬膜下积液,较前好转,无新复发病例。结论 高龄脑萎缩、包膜形成、血肿分隔多房、血肿机化为难治性CSDH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用开颅血肿和包膜切除或钻孔冲洗引流术+高压氧等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成人肝脏未分化肉瘤的诊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李浩权, 叶振伟, 陈施性, 蒋金柱, 王在国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 21 (03): 349-35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3.021
    摘要168)      PDF(pc) (1749KB)(258)    收藏
    成人肝脏未分化肉瘤(USL)非常罕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特征不典型,主要以腹部肿块和疼痛为常见症状,CT及MRI以多发性小囊实性肿块为特征,本文以1例55岁中年男性原发性肝脏未分化肉瘤的诊疗过程,并通过文献复习USL的临床、病理等特征及以消融、肝切除等综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肿瘤-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综合征病理及致病机制分析
    蒋汉文, 万欢, 付丽娜, 陈飞龙, 陈锐忠, 钟晓静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6): 531-53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6.001
    摘要162)      PDF(pc) (2713KB)(173)    收藏
    目的 探讨肿瘤-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并阐述其致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及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病理科关于伴发肿瘤的脾SANT病例,收集其临床资料、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切片。搜索并复习万方数据库和PubMed医学数据库中20篇相关文献共22例个案报道。结果 8例SANT病例中,4例为肿瘤-脾SANT综合征,患者均在进行肿瘤切除术前检查时偶然发现。病理特征包括:SANT外观呈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容易与周围正常的脾组织分离。其内部存在大量成熟的硬化性胶原纤维,形成分割性纤维间隔。镜下见残余红髓组织被硬化性纤维胶原围绕成岛状,其内散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含铁血黄素细胞。3种类型的血管在免疫组化CD8、CD31、CD34组合上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CD68显示残余红髓内巨噬细胞功能活跃。结论 当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在诊断SANT患者或伴有脾脏占位的恶性肿瘤患者时,均需要考虑肿瘤-脾SANT综合征的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晚期胃肠间质瘤姑息手术的安全性与临床获益分析
    邱海波 国婧 刘学超 沙维斯 聂润聪 吴婷 孙晓卫 周志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 15 (06): 647-65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5.06.001
    摘要480)      PDF(pc) (925KB)(774)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经过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接受姑息手术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1月~2008年12月间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分成两组,手术组和未手术组。两组分别比较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差异。结果〓总共有156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87例患者接受了姑息手术的,69例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两组临床病理因素并无明显差异。接受手术的患者中,共有4例(4.6%)患者出现了手术相关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23.7个月,手术组患者其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均明显长于未手术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46.1个月(手术组)和33.8个月(未手术组),两组2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89.7% vs 85.5%, P<0.01,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类似的,中位OS在两组分别为54.8个月(手术组)和40.4个月(未手术组),P<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发现,不论是原发于胃或非胃,原发突变位于c-KIT外显子11,手术组预后均好于非手术组。结论〓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后反应有效的患者,手术安全性良好,接受手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经验总结
    李一鹏 林文 邱炎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 16 (06): 684-68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6.06.012
    摘要490)      PDF(pc) (899KB)(525)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的78例早期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年龄54岁(范围32~75岁),其中48例(62%)患者为右乳癌,30例(38%)为左乳癌。同时,46例(59%)患者肿物位于外上象限,13例(17%)肿物位于外下象限,11例(14%)位于内上象限,8例(10%)位于内下象限。55例(70%)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IDC),16例(21%)为导管原位癌(DCIS),5例(6%)为浸润性小叶癌(ILC),2例(3%)为其他类型浸润性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0%(70/78),其中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34%(24/70),前哨淋巴结阴性率为66%(46/70)。前哨淋巴结准确率为93%(65/70),假阴性率为11%(5/46)。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腋窝淋巴结复发1例,余均未见复发事件。结论当前结果符合文献报道,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活检是一种安全的肿瘤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手段,但需要一定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研究进展
    陈东, 梁倚华, 廖冰, 蔡木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2): 194-19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2.015
    摘要242)      PDF(pc) (1792KB)(238)    收藏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是一类少见的胆道肿瘤,以肿瘤细胞在胆管内呈乳头状或绒毛状生长、胆管扩张,部分合并黏液分泌为特征。IPNB术前诊断困难,病史以腹痛、黄疸、胆管炎常见,如能够对其临床特点有深入的认识,有可能提高术前的诊断率。IPNB目前仍在病理学定义上仍存在争议,乳头状胆管癌是否归属于IPNB仍无定论。病理上可合并多发且性质不同的病变,应注意浸性型癌的比例。病理学分类上胰胆管亚型提示预后较差,黏液核心蛋白(mucin core protein)-1是最重要的免疫组化指标。IPNB影像学检查有其固有的特点,通过联合CT、MRCP检查有可能在术前判断是否存在浸润性癌,从而对手术方式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手术切除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式,IPNB患者术后的总体预后较胆管癌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腰椎间盘MRI局限性高信号对下腰痛诊断的临床意义
    何永忠, 刘爽, 张文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 20 (06): 771-77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0.06.018
    摘要158)      PDF(pc) (1191KB)(260)    收藏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MRI局限性高信号区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对照,以提高对该征象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35例下腰痛患者伴有腰椎间盘MRI局限性高信号区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分析、诊断,对照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腰椎间盘MRI局限性高信号区MR矢状位T2WI图像呈圆形(71.4%),弧形(20.0%)或放射状(8.6%),病灶表现以圆形常见。轴位像为条状或梭形,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一致;高信号出现的位置与临床症状相符合。结论 腰椎间盘MRI局限性高信号区对诊断腰椎间盘性下腰痛有一定的特异性,出现该征象可提示椎间盘纤维环撕裂,为下腰痛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