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作者中心
征稿简则
论文范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论文重合率自检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专家共识|广东省易栓症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广东省易栓症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手术详解 | 围肝门切除联合S2、3、4段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关于举办“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第一届肝脏肿瘤转化治疗病例比赛”的...
专家笔谈|中晚期肝癌转化治疗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Previous
Next
2025年 第2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5-04-20
(双月刊,1995年创刊)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编辑出版: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编
辑委员会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精选文章
更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2025年 第2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5-04-20
上一期
论著与临床研究
FATP1调控的脂肪酸代谢促进胆管癌淋巴结定植
李修贤, 宋之潇, 张洪华, 刘超
2025, 25(02): 75-8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5.02.001
摘要
(
)
PDF
(85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对胆管癌(CCA)定植于淋巴结的机制及治疗策略。
方法
构建皮下荷瘤小鼠模型和淋巴结原位荷瘤小鼠模型,收集不同成瘤时期的肿瘤组织,蛋白组学筛选胆管癌定植于淋巴结的关键蛋白;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灶FATP1表达与病人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尼罗红染色等检测敲低或过表达FATP1前后胆管癌细胞(HUCCT1、HCCC9810)脂代谢及增殖能力的变化;并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FATP1抑制剂(FATP1-IN-1)通过靶向胆管癌的脂代谢抑制其在淋巴结中的定植。
结果
蛋白组学筛选结果提示FATP1在胆管癌定植淋巴结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ATP1在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且与病人预后不良相关(所有
P
<0.05)。体外实验表明,敲低FATP1抑制胆管癌增殖及脂质堆积,过表达FATP1则增强上述表型。FATP1抑制剂(FATP1-IN-1)在体外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并在体内模型中降低肿瘤负荷及脂质积累。
结论
FATP1调控的脂肪酸代谢促进胆管癌定植于淋巴结,靶向FATP1可有效抑制淋巴结定植肿瘤的进展。
三维梯度
-
自旋回波与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三维容积扫描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陈文诗, 朱银河, 钟镜联
2025, 25(02): 84-9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5.02.002
摘要
(
)
PDF
(47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单次屏气梯度自旋回波三维磁共振胆胰管成像(3D-BH-GraSE-MRCP)序列与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三维容积扫描(3D-CS-MRCP)序列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中的图像质量对比。
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MRCP检查时已同时完成3D-BH-GraSE-MRCP序列和3D-CS-MRCP序列扫描的患者81例。根据所得图像分析对比胆总管、胰管、胆囊管、肝总管及二级胆管中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和扫描时间,并对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胰管及肝内胆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
结果
3D-BH-GraSE-MRCP与3D-CS-MRCP两种序列的扫描时间相等(
P
>0.05);两种序列图像的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CNR及SNR无统计学差异;胰管、二级胆管在3D-BH-GraSE-MRCP序列图像的CNR(19.73、13.71)及SNR(27.19、18.52)高于在3D-CS-MRCP序列图像的CNR(11.60、8.76)及SNR(15.23、12.28)(
P
均<0.05);3D-BH-GraSE-MRCP序列在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肝内总管的图像质量评分、背景抑制效果及图像伪影评分(4.32、4.46、4.46,4.56、4.79、4.83)均高于3D-CS-MRCP序列(3.65、3.79、4.12、4.16、4.48、4.31)(
P
<0.05)。
结论
3D-BH-GraSE-MRCP与3D-CS-MRCP相比,在MRCP检查中能更好的显示胰胆管结构和病变,且扫描时间无差异,可为胰胆管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基因评分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黄孝东, 王博, 黄健
2025, 25(02): 91-10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5.02.003
摘要
(
)
PDF
(101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可由药物灌注和肿瘤细胞刺激等多种因素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从而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然而NETs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过程中的预后影响和关键作用基因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鉴定影响NMIBC复发的关键NETs相关基因评分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复发预测工具。
方法
从GEO数据库(GSE13507、GSE128959、GSE19423、GSE154261、GSE31684、GSE169455)收集膀胱癌测序数据及临床信息,TCGA数据库获取体细胞拷贝数变异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筛选153个NETs相关基因,构建复发预测评分(NRG),并在训练集中验证其预测效能。综合分析了该评分对膀胱癌患者基因、免疫微环境及功能通路的影响,同时探索了NRG相关的小分子化合物潜在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靶点。
结果
本研究鉴定出3个NETs相关的NMIBC复发预测基因(G0S2、CCL5、CLEC7A),对NMIBC患者术后复发具有独立的危险预测效能。NRG在训练集中可有效预测NMIBC患者复发结局,在对两个独立的NMIBC数据集复发的诊断效能分别可达到0.671和0.645并可有效区分复发预后(
P
=0.039)。基因组和免疫亚群浸润分析提示高表达NRG评分的患者伴随更多PIK3CA突变及免疫抑制细胞浸润。功能分析表明,NRG高表达病例中PD-1等多种免疫抑制调控通路高度富集。抗癌药物敏感性分析表明NRG的靶向可能通过阻断PI3K-mTOR和ERK信号轴等通路降低NMIB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NETs相关的NMIBC复发预测评分-NRG,并全面探讨了NRG表达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影响、功能通路变化和可能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药物。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IGF-1调控巨噬细胞GGT5表达在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研究
张晓萍, 李雷
2025, 25(02): 101-11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5.02.004
摘要
(
)
PDF
(199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探索一种巨噬细胞亚群,该亚群特异性地高表达GGT5基因,而目前尚无关于GGT5+巨噬细胞亚群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明确GGT5+巨噬细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调控机制。
方法
利用TCGA中的食管癌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借助TIMER数据库深入分析GGT5的表达量与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巨噬细胞。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分析结果,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技术,在样本层面对GGT5的表达情况进行直观的确认。最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对GGT5的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究和验证。
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GGT5在食管癌中呈显著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的活跃度紧密相关。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实验,显示GGT5主要在M2型巨噬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并且在小鼠肿瘤转移的腘窝淋巴结中的表达量也显著上升。调控机制研究中发现,食管鳞癌周围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通过分泌IGF-1细胞因子,对巨噬细胞内GGT5的表达产生了显著的调控作用,导致GGT5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IGF-1细胞因子,调控巨噬细胞GGT5的表达,从而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一发现为理解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对肥胖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研究
任雪康, 李荣振, 朱少功, 夏云展
2025, 25(02): 112-11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5.02.005
摘要
(
)
PDF
(9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对肥胖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影响术后甲状腺功能的潜在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人民医院行标准化LSG并完成1年随访的67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LSG术前及术后1年身高、体重、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TSH、FT3、FT4)、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临床资料,计算术前及术后各参数变化值。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并探究影响术后TSH、FT3、FT4变化的潜在因素。
结果
术后1年TSH从(2.84±1.60)mIU/L降至(1.45±0.71)mIU/L(
P
<0.001),FT3从(5.51±0.58)pmol/L降至(5.16±0.51)pmol/L(
P
<0.001),术后1年FT4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体质指数(BMI)
(
P<0.001)、LDL(
P
=0.013)变化是影响术后TSH的重要因素。术后LDL(
P
=0.004)变化是影响术后FT3的重要因素。
结论
LSG对肥胖患者甲状腺功能有显著影响,术后BMI、LDL变化是预测术后甲状腺功能的重要参数。
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伍春华, 赵晨, 朱紫鹏, 杨国忠, 李梓仪, 钱浩
2025, 25(02): 118-12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5.02.006
摘要
(
)
PDF
(9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甲乳直肠外科2022年11月~2024年4月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手术方式,分为保乳组(
n
=32)和全切组(
n
=52),采用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对于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月开展纵向研究,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中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术前两组间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770)。术后3个月,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增加,保乳组焦虑评分增加更显著(均分增加7.6分,
P
<0.001),全切组抑郁评分增加更显著(均分增加7.2分,
P
=0.010)。术后6月,保乳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全切组抑郁评分仍高于术前(
P
=0.048),但两组间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收入低是患者三个时间段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病率较高,手术方式能直接影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对比术前,术后3月保乳组焦虑增加更显著,全切组抑郁增加更显著。术后6月,保乳组心理状态恢复较好,全切组抑郁改善相对滞后。医护人员应加强了解乳腺癌病人各阶段的心理状态,尤其是术后3月,针对不同的人群,应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超声辅助评估肺部和膈肌功能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黄卫红, 姚志雄
2025, 25(02): 127-13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5.02.007
摘要
(
)
PDF
(73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通过肺超声(LUS)和膈肌超声评估并干预肺通气状态及膈肌功能,能否改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
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择期腹部手术且术后计划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患者1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和对照组(N组)。U组分别在入室(T
0
)、入PACU(T
1
)、拔管后15 min(T
2
)、出PACU(T
3
)进行LUS和膈肌超声检查,并记录各时间点肺超声评分(LUSS)和膈肌增厚率(DTF),记录两组患者T3时采集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氧合指数。
结果
与T
0
相比,U组T
1
、T
2
、T
3
术后DTF显著降低(
P
<0.01)、LUSS显著升高(
P
<0.01),且在T3时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01)。与N组相比,U组采取干预措施的总例数及T
1
时U组采取干预措施例数均增加(
P
<0.05)。与N组相比,U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术后T
3
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P
<0.01)。
结论
超声评估肺部和膈肌功能可动态监测患者麻醉恢复期的肺通气状态及膈肌功能恢复程度,从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功能的恢复。
综述
神经节苷脂GD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魏恬恬, 孙祝生
2025, 25(02): 135-13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5.02.008
摘要
(
)
PDF
(9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一种亚型,同时,研究发现神经节苷脂GD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近年来,针对GD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发现GD2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表面存在高表达现象,且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因此GD2可能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相信围绕GD2展开的研究将为三阴性乳腺癌防治开辟新的道路。本文围绕GD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研究进展展开以综述。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及其最佳干预时机
李梓仪, 张杨毅, 伍春华, 刘大伟
2025, 25(02): 140-14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5.02.009
摘要
(
)
PDF
(35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高致死率的主动脉疾病,其治疗方式极为重要,而随着TEVAR技术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大于B型夹层的患者进行腔内治疗,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能够阐明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治疗的最佳时间窗,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于急性期内进行干预更有助于患者预后,而亚急性期进行干预则更加安全,但如何选择手术时机仍无定论。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策略
朱明熙, 靳松
2025, 25(02): 146-15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5.02.010
摘要
(
)
PDF
(9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脊柱疾病,表现为脊柱退行性变引起的侧弯及相关神经压迫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支具治疗及物理治疗等,适用于症状轻微的患者,旨在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改善功能;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减压手术、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微创手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而逐渐成为主流。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优化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探索新型微创技术以及个性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知公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参考文献endnote模板
2024-12-09
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
2024-12-06
投稿说明
2021-03-22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审稿费收取说明
2021-03-22
投稿请尽量避免使用QQ邮箱
2021-03-22
投稿必读
2021-03-22
更多>>
会议信息
会议信息
更多>>
相关下载
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参考文献endnote模板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论文重合率自检
维普网
更多>>
扫一扫,欢迎关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