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复发性胆管癌1例
    王忠辉, 陈国林, 苏树英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6): 582-58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6.011
    摘要443)      PDF(pc) (4030KB)(63)    收藏
    本文报道1例胆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5月即发现肿瘤肝内多发转移并肝门区淋巴结转移,予安罗替尼联合9疗程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逐渐缩小、坏死并吸收,CA19-9逐渐下降至正常值,达到临床治愈。结果显示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在治疗胆管癌方面可降低肿瘤负荷,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其治疗机制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2023年V1版NCCN肝细胞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陈茜, 陈捷, 陈涛, 陈亚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2): 95-9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2.001
    摘要395)      PDF(pc) (1006KB)(264)    收藏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中国人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最新中国恶性肿瘤统计数据,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中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其中75%~85%为肝细胞癌(HCC)。自2023年起,美国《NCCN肝胆管临床实践指南》以全新版面发布,将生物学行为明显差异的HCC与胆管癌分别叙述。其中2023年V1版《NCCN肝细胞癌临床实践指南》(下文简称新版《指南》)于3月10日首次发布,相较2022年V5版《NCCN肝胆管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有关HCC的具体内容,新版《指南》有了较多更新,涉及筛查、诊断和治疗等十余个重要问题,对中国的肝癌治疗有借鉴价值,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的特征和临床问题
    谢旋宇, 李恩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88-9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16
    摘要336)      PDF(pc) (2611KB)(143)    收藏
    无蒂锯齿状息肉/腺瘤(SSL)曾经被认为是良性病变,而现有研究表明,通过锯齿状瘤变途径,约15%~30%的SSL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锯齿状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病变、伴发育不良的无蒂锯齿性病变、传统锯齿状腺瘤和未分类锯齿状腺瘤,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尽管对SSL的理解有所提高,但由于频繁的病理错误分类、结肠内镜检测不足和不完全切除率高,SSL仍然是内镜和病理医生面临的诸多临床挑战。本文总结了目前对锯齿状息肉的新认识和诊断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治进展
    李天伟, 杨宗锐, 邰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6): 595-59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6.014
    摘要237)      PDF(pc) (993KB)(191)    收藏
    近年来,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除肝血管瘤外第二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其病程缓慢,出血、破裂等并发症少见,几乎无恶变可能。典型性FNH的影像学有中央瘢痕等特征表现,非典型性FNH的影像学表现各有不同,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加以诊断及鉴别。FNH的手术适应证要严格掌握。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FNH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GEO数据库脓毒症心肌病差异基因的筛选与生物信息分析
    秦伟强, 顾杨, 李莉, 余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285-29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14
    摘要196)      PDF(pc) (3325KB)(139)    收藏
    目的 利用脓毒症心肌病(SCM)的差异性基因,检测与SCM有关的潜在靶点,为寻找最新的诊断方法与疗法提供新途径。方法 从美国GEO数据库上下载GSE79962基因芯片,并使用NetworkAnalyst的网络大数据分析技术工具分析SCM病人和对照组患者(NF)所表达的差异基因,并将结果可视化。将不同差异基因(DEGs)经过分析,使用Metascape网络数据库系统和String网站对其经过富集分析及蛋白质互助作用构建PPI网络图,从而检测出重要基因组和功能模块。结果 一共筛选出了390个DEGs,包括上升基因288个,下降基因162个。而基因组本体分析则表明,DEGs在生物过程学中一般富集在对药物反应、对血栓形成的积极调控、对细菌繁殖的负性调控等;在细菌组成方面一般是富集于细胞外区段、细胞外间隙、浆膜的整体成分等;在分子物质作用功能则一般是富集于与蛋白质的融合、钙离子融合、受体结合等。通路分析提示,DEGs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等。利用Cytoscape的在线数据库,检测出了2种显著作用模块和10个重要基因,它们为STAT3、SERPINE1、TIMP1、TP53、ICAM1、IGF1、MYC、THBS1、HMOX1、ADIPOQ。结论 DEGs与SCM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为更深入研究SCM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FOXA1通过调控XBP1的转录促进乳腺癌增殖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姚欣逸, 徐宝红, 张孟婷, 黄泳欣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10-1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03
    摘要181)      PDF(pc) (4926KB)(104)    收藏
    目的 探究先锋转录因子FOXA1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及其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FOXA1在肿瘤中的突变情况,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FOX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CK-8和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探究FOXA1和X盒结合蛋白1(XBP1)对ERα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FOXA1对ERα阳性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联合转录组学和GEO数据库分析乳腺癌中受FOXA1调控的基因及信号通路;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和RT-qPCR技术验证受FOXA1调控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肿瘤中,FOXA1在多个位点发生突变;FOX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FOXA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相比于其他乳腺癌分型,FOXA1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呈显著高表达;转录组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一共鉴定到177个受FOXA1直接转录调控的基因,其中包括XBP1;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受FOXA1调控的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周期和DNA复制通路上;在ERα阳性乳腺癌细胞系中,沉默FOXA1或者XBP1的表达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沉默FOXA1的表达导致G1期细胞增多。结论 先锋转录因子FOXA1在ERα阳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并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FOXA1通过调控包括XBP1在内的一系列癌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改良Brisson术联合阴茎周围脂肪剔除术治疗肥胖儿童隐匿性阴茎的临床研究
    夏凡, 章奇, 周高熙, 周维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276-27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12
    摘要180)      PDF(pc) (1060KB)(83)    收藏
    目的 改良Brisson术联合阴茎周围脂肪剔除术治疗肥胖儿童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124例隐匿性阴茎(CP)肥胖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84)及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改良Brisson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Brisson术联合阴茎周围脂肪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患儿家属对阴茎显露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阴茎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阴茎显露长度、术后阴茎长度/术前阴茎长度、术后阴茎显露长度/术前阴茎长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便利性、躯体感受、负性情绪、自我概念、同伴关系及自我满意度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4.04%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改良Brisson术联合阴茎周围脂肪剔除术治疗肥胖CP儿童的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阴茎外观恢复正常形态,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SEER数据库的T1M1期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周华彬, 高志光, 郑超, 张涛, 刘玉兰, 利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227-23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03
    摘要180)      PDF(pc) (1588KB)(140)    收藏
    目的 探讨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至2015年美国SEER数据库中的T1M1期结直肠癌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524例,中位随访14个月,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443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是否多发转移、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化疗、CEA与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密切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手术、化疗、多发转移是影响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5岁、右半结肠癌、组织分化程度差、多发转移、未接受手术及化疗的T1M1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更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影像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池月芮, 刘丽, 刘奕琳, 徐文贵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309-31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19
    摘要174)      PDF(pc) (1418KB)(229)    收藏
    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人发生非肿块样乳腺癌的比例更高。乳腺非肿块样病变(NMLs)缺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且病理类型丰富,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目前一些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应用于筛查乳腺NMLs,如乳腺X线摄影、超声成像(US)、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摄影(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和乳腺穿刺组织活检,每种方法对于乳腺NMLs检出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CEACAM6高表达在胃癌患者中的潜在临床价值
    李建棣, 杨丽桦, 何融泉, 赖倩瑶, 陈思智, 陈传良, 李建军, 陈祖轩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213-22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01
    摘要173)      PDF(pc) (6116KB)(101)    收藏
    目的 CEACAM6可促进胃癌进展,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价CEACAM6表达意义并初步探究其潜在分子通路。方法 下载胃癌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数据,提取并计算CEACAM6 mRNA表达值标准化平均差(SMD),结合人类蛋白质图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从基因和蛋白层面验证胃癌CEACAM6表达水平。用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评估CEACAM6表达对甄别胃癌的潜在价值。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鉴定胃癌中异常表达的CEACAM6共表达基因,并注释功能;基于富集通路构建蛋白质交互网络,寻找枢纽基因。最后比较胃癌患者CEACAM6和枢纽基因突变。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胃癌数据集24个,整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531例胃癌组织样本及686例正常胃组织样本。CEACAM6在胃癌组织中被明显上调[SMD=0.72(0.47~0.97)],对胃癌有中等区分能力[AUC=0.82(0.78~0.85)],但其高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分期的胃癌患者中无显著差异。CEACAM6共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中间丝细胞骨架”“金属离子跨膜转运活性”与“胰腺分泌”中。SPRR3可能为CEACAM6共表达枢纽基因,与CEACAM6有明显突变互斥现象。结论 CEACAM6在胃癌中表达上调,可作为胃癌筛查和治疗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术前NLR、PLR的意义
    潘佳仁, 潘华锋, 王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272-27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11
    摘要169)      PDF(pc) (1197KB)(55)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术前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泌尿外科861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后合并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手术后未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NLR及PLR水平,统计分析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的手术室相关因素。结果 非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3 h、术中低体温(P<0.05)是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血清NLR及PLR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NLR及PLR联合诊断切口感染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结论 非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3 h、术中低体温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感染组患者血清NLR及PLR水平,可作为诊断术后感染及评估病情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浆细胞性乳腺炎并发导管原位癌一例报告
    李逸林, 韩玮, 施郦媛, 陈绪, 王旸, 王康, 鲁凯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302-30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17
    摘要169)      PDF(pc) (2777KB)(156)    收藏
    浆细胞性乳腺炎并发乳腺癌临床报道较为少见,本文介绍一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并发导管原位癌病例,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全面,通过回顾其病史、诊疗经过及临床结局,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探讨提高此类患者术前诊断准确性的临床经验,以及手术治疗相关方案,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的选择和比较
    罗康维, 陈永妮, 邱璞, 黎嘉伦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4): 358-36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4.008
    摘要169)      PDF(pc) (1130KB)(57)    收藏
    目的 总结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效果与体会。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因乳腺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纳入标准:①原发性肿瘤位于乳晕外;②肿瘤距离乳晕边缘>2 cm,共有99例患者入组,包括45例实施保留NAC的改良乳癌根治术(NSM)(NAC保留组)和未保留NAC的手术44例(NAC未保留组)。观察NSM后的临床效果,比较NAC保留和未保留患者术后病理特征、并发症,观察术后NAC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术前检查:两组患者在年龄、NAC直径、乳头距离肿瘤、术前肿瘤分期、类型、肿瘤部位及多病灶例数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保留组术后病理:35例(77.8%)浸润性癌,10例(22.2%)属于导管原位癌,中位肿瘤大小为2.4 cm(0.2~4.1 cm),5例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NAC未保留组中,浸润性癌37例(84.1%),7例(15.9%)原位癌,中位肿瘤大小为2.6 cm(0.2~4.7)cm,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两组各有12例发生脂肪液化和血清肿,各有2例切口轻度感染,经保守治疗愈合。NAC保留组有8例乳头或乳晕坏死,其中7例为小部分坏死,经保守治疗愈合,1例坏死面积大行NAC切除。另NAC保留组和未保留组分别有3例和5例皮瓣坏死,均通过保守处理愈合。NAC保留患者中有3例(7.3%)乳晕感觉完全恢复,18例(43.9%)部分恢复,20例无感觉,乳头感觉恢复最差,仅1例患者术后乳头感觉敏感。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接近。结论 保留NAC的改良乳癌根治术可行,美容效果良好,但只有较少部分NAC感觉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欧阳毅, 代苗苗, 宋洋, 杜庆钧, 黄明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260-26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08
    摘要168)      PDF(pc) (1059KB)(76)    收藏
    目的 探讨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性手法松解患者59例,根据是否行关节腔注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7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法松解,观察组患者先行关节腔内注射,再行手法松解。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主动关节活动度(ROM)、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同时记录治疗时患者疼痛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8周ROM、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治疗后2 w、4 w和8 w 患膝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可减轻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PARP1表达在预测结直肠癌总体生存中的作用
    叶臻, 林㼆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5): 466-47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5.007
    摘要166)      PDF(pc) (6486KB)(76)    收藏
    目的 探讨PARP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PARP1基因的RNA-Seq数据,使用R软件绘制散点图并分析PARP1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PARP1分为高、低表达组并进行生存分析、亚组生存分析和GSEA基因富集分析,筛选与PARP1相关的基因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鉴定与PARP1共表达的基因。结果 在GSE184093、GSE100179、GSE44076、GSE110225和TCGA数据集中,PARP1在肿瘤样本中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非肿瘤样本中的表达(P<0.05);以6.93作为阈值,分为PARP1高、低表达组,PARP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较PARP1低表达组显著缩短(P<0.05)。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共筛出差异表达基因2629个,其中有765个基因与PARP1显著相关,GO分析显示PARP1相关基因与DNA聚合酶结合、组蛋白激酶活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结合、卡哈尔体蛋白定位、端粒蛋白定位等有关;KEGG分析显示PARP1相关基因与DNA复制、细胞周期、错配修复等通路有关。结论 PARP1在结肠癌中表达上调,并与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蛋白质糖基化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徐圣善, 王志刚, 卢珠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4): 428-43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4.021
    摘要164)      PDF(pc) (1125KB)(230)    收藏
    肺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病死率居首位,早期发现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缺乏可靠的血液生物标志物仍然是早期诊断的主要因素。最近的研究表明,异常的蛋白质糖基化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与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肺癌相关的蛋白质表达与调控具有特征性的糖基化模式,检测气管分泌物及血液中的糖蛋白有望成为早期诊断肺癌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就异常蛋白糖基化在肺癌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数据库挖掘分析GPX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金, 李凌峰, 赖义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5): 503-50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5.013
    摘要164)      PDF(pc) (2448KB)(109)    收藏
    目的 通过数据库挖掘的方法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蛋白-4(GPX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 运用Ualcan、GEPIA2数据库分析GPX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应用linked Omics数据库探讨GPX4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Gleason评分以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通过MethHC 2.0甲基化数据库了解GPX4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探讨甲基化对GPX4启动子区的影响作用;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GPX4基因调控的下游分子及相关网络图。结果 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前列腺癌组织中GPX4转录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泛癌表达分析显示GPX4在膀胱癌、肾癌、尿路上皮癌等泌尿系统肿瘤中也高表达。GPX4的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和Gleason评分成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GPX4与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期无相关性,但GPX4高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较低。GPX4基因DNA启动子区在前列腺癌中的甲基化表达水平较正常的前列腺上皮组织显著升高。蛋白网络分析结果提示GPX4可能在铁死亡、谷胱甘肽代谢、超氧化物歧化酶2、过氧化物酶等途径发挥作用。结论 前列腺癌中GPX4基因高表达,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发展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肿瘤-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综合征病理及致病机制分析
    蒋汉文, 万欢, 付丽娜, 陈飞龙, 陈锐忠, 钟晓静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6): 531-53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6.001
    摘要162)      PDF(pc) (2713KB)(173)    收藏
    目的 探讨肿瘤-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并阐述其致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及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病理科关于伴发肿瘤的脾SANT病例,收集其临床资料、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切片。搜索并复习万方数据库和PubMed医学数据库中20篇相关文献共22例个案报道。结果 8例SANT病例中,4例为肿瘤-脾SANT综合征,患者均在进行肿瘤切除术前检查时偶然发现。病理特征包括:SANT外观呈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容易与周围正常的脾组织分离。其内部存在大量成熟的硬化性胶原纤维,形成分割性纤维间隔。镜下见残余红髓组织被硬化性纤维胶原围绕成岛状,其内散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含铁血黄素细胞。3种类型的血管在免疫组化CD8、CD31、CD34组合上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CD68显示残余红髓内巨噬细胞功能活跃。结论 当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在诊断SANT患者或伴有脾脏占位的恶性肿瘤患者时,均需要考虑肿瘤-脾SANT综合征的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成本效果分析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玩娜, 梁小立, 张展强, 徐荷洋, 林勃, 张兆禧, 禹菊, 郑亮, 黄津耀, 张景, 陆漪琳, 黄佳泳, 李瑞霞, 李杰, 吕伟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5): 451-45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5.004
    摘要162)      PDF(pc) (1121KB)(55)    收藏
    目的 探究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的成本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我科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患者,根据是否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分组,并进行血常规监测。比较两组化疗间期重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延迟化疗率、成本费用指标及生活质量,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 benefit ratio,ICER)。结果 共256例患者纳入分析。与对照组相比,PEG-rhG-CSF组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延迟化疗的发生率较低,生理状况方面生活质量更好,总费用稍高,针对重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和延迟化疗率的ICER分别为25.32元/1%和24.45元/1%。结论 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预防性使用PEG-rhG-CSF效果良好并提高生活质量,性价比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切除手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周婕, 左艳玲, 王倩, 姜明, 吴丹丹, 李洪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4): 354-35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4.007
    摘要161)      PDF(pc) (1354KB)(98)    收藏
    目的 目前临床上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处理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旨在评估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切除手术(UGVAE)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使用UGVAE诊断的8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定期进行术后乳腺影像学随访的33例患者,其中8例患者被诊断为双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随访时间为14~50个月,平均25.7个月。所有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均远离皮肤,病灶直径为2.4~20 mm,平均9 mm,乳腺影像评估系统(BI-RADS)诊断为BI-RADS 2~4a级别,使用真空辅助切除手术(VAE)完全切除。所有的真空辅助切除手术均在12 mHz线性高频探头超声引导下,使用8G真空辅助活检针完成。结果 本研究随访的乳头状瘤直径均<20 mm,且大多数乳腺乳头状瘤患者无症状(19/33,57.6%),当超声图像上乳腺乳头状病变的大小超过10 mm时,活检后病理诊断可能为乳头状瘤伴有不典型增生。VAE术后乳头状瘤即使未进行扩大切除,复发率也很低。结论 对于直径小于20 mm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包括存在不典型增生的乳头状瘤,真空辅助切除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诊断准确,复发率低。经真空辅助切除手术诊断的乳头状瘤不需要进行扩大切除,影像学随访即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以乳头溢血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乳腺癌一例
    王永南, 严珊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6): 592-59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6.013
    摘要161)      PDF(pc) (1964KB)(64)    收藏
    收治一例以乳头溢血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乳腺癌,术前通过完善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乳腺导管内镜及乳腺MRI等检查后,择期行右乳病变乳管切除活检术,术中冰冻病理提示乳腺癌,最终成功行右乳癌保乳术。对于伴有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乳腺癌,即使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摄片检查均为阴性,应继续完善乳管镜和乳腺MRI检查避免漏诊;乳头乳晕复合体无受累及病变范围比较局限的患者,保乳手术也是可选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m5C修饰调节因子在泛癌中的作用和潜在抑制剂分析
    赖正灏, 梁国润, 罗曼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64-7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11
    摘要161)      PDF(pc) (7065KB)(19)    收藏
    目的 RNA的5-甲基胞嘧啶(m5C)修饰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特别是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本研究通过泛癌中m5C修饰调节因子分析泛癌中的m5C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并探究潜在的m5C抑制药物。方法 从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33种癌症的RNA-Seq数据,使用R软件分析m5C修饰调节因子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后,我们通过CMap预测可能抑制泛癌中m5C修饰的潜在药物,并通过m5C dot blot和细胞生长实验验证其抑制作用。结果 在大多数肿瘤类型中,m5C的Writers和Readers都有着明显的高表达,肿瘤组织m5C总体水平高的相较于m5C总体水平低的患者,其总体生存期(OS)显著缩短(P<0.05)。重要的是,预测的m5C抑制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总体m5C水平以及增殖。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多种癌症类型中,高水平的m5C修饰和m5C修饰调节因子的异常表达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表明m5C修饰调节因子可能是有希望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并可作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病理性肛裂组织切除治疗慢性肛裂疗效观察
    蔡灿锋, 李锦宏, 陈清群, 黄闻东, 辛海洋, 成光辉, 孙明坤, 唐超明, 曾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31-3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06
    摘要160)      PDF(pc) (2142KB)(57)    收藏
    目的 探讨病理性肛裂组织切除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病理性肛裂组织切除手术46例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5.91±12.35)min,术中出血量(7.33±3.48)mL。术后出现尿潴留4例(8.70%),切口感染1例(2.17%),未出现切口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术后24 h疼痛评分(3.43±0.91)分,术后48 h疼痛评分(3.00±0.73分,术后72 h疼痛评分(2.22±0.76)分,术后1周疼痛评分(0.67±0.63)分。术前肛管静息压(19.86±2.24)kPa,术后3周肛管静息压(10.396±1.97)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创面愈合时间为(24.26±5.14)d。本组患者治愈42例(91.30%),好转4例(8.70%),有效率100%。中位随访时间8.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病理性肛裂组织切除术治疗慢性肛裂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导航技术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蔡上林, 王博, 李坚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4): 315-32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4.001
    摘要160)      PDF(pc) (1218KB)(157)    收藏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中, 在原发性肝癌、肠癌肝转移、肝胆管结石、肝移植等良恶性肝胆外科手术中, 其能够提高手术效能, 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笔者通过复习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结合ICG导航技术在肝胆外科常见疾病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总结, 并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糖尿病慢性下肢静脉病变特点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朱天欣, 陈红星, 黄楷, 尤丽丽, 杨川, 刘丹, 严励, 任萌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35-4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07
    摘要159)      PDF(pc) (1260KB)(61)    收藏
    目的 观察糖尿病静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与慢性静脉疾病病情加重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 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合并糖尿病(DM组)或非合并糖尿病(NC组)的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患者共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病变临床表现。按静脉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4组,对比各组间基线资料,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加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静脉病变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合并糖尿病和高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M-KB)是慢性静脉病变加重的风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静脉疾病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严重;合并糖尿病、高水平CK-MB可以作为慢性静脉疾病加重高风险的评估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综合管理对其平衡障碍的作用研究
    李海涛, 于洋, 吴静超, 吴璠, 王玥, 梁思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42-4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08
    摘要157)      PDF(pc) (1623KB)(54)    收藏
    目的 探讨原发性帕金森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综合管理下平衡障碍的改善。方法 以1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经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人,女8人,年龄中位数为60.5岁,病程中位数9年,所有患者均为H&Y3期),术后患者综合管理包括DBS程控、药物调整、康复锻炼及心理辅导。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手术前(药物关期/开期)、术后开机(刺激关期/药物关期、刺激开期/药物关期、刺激开期/药物开期)及术后6个月(刺激开期/药物关期、刺激开期/药物开期)、术后12个月(刺激开期/药物关期、刺激开期/药物开期)]对患者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生活质量(PDQ-39)、运动功能(MDS-UPDRSⅢ评分)及平衡功能(MDS-UPDRS 3.12、Berg Balance Scale BBS和稳定极限)进行评估。结果 16例患者随访期间患者LEDD明显下降(P<0.05);随访期间患者PDQ-39评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Stim on/Med off状态下MDS-UPDRSⅢ较术前Med off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相同状态下MDS-UPDRSⅢ持续改善,12个月患者MDS-UPDRSⅢ评分呈最佳状态(P<0.05)。平衡相关评分(MDS-UPDRS,item 3.12及BBS)术后Stim on/Med off状态下较术前Med-off未见明显改善(P>0.05),但与术后6个月Stim on/Med off状态各项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Stim on/Med off状态各项评分持续改善(P<0.05)。患者术后Stim on/Med off状态稳定极限评估(目标获得百分比、躯干摆动角度标准差、时间)与术前Med off、术前Med on及术后Stim off/Med off明显改善(P<0.05)。结论 STN-DBS术后多学科综合管理有利于改善平衡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胃黄色瘤与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分析
    杨克戈, 周思君, 周小戈, 陈鸿程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4): 340-34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4.005
    摘要156)      PDF(pc) (1098KB)(75)    收藏
    目的 通过胃黄色瘤与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早期胃癌相关性的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最终确定胃黄色瘤对诊断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早期胃癌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2021年在我院成功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且进行胃镜随访的病人,收集相关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根据胃镜下检查并经病理最终证实为早期胃癌,归为病例组,其余归为对照组,分析胃黄色瘤与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胃黄色瘤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1.1% vs. 13.9%;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萎缩、肠上皮化生和胃黄色瘤是幽门螺旋杆菌根治后早期胃癌检测的独立预测因素。萎缩匹配对照分析也确定胃黄色瘤为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胃黄色瘤可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根治后早期胃癌的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下腔静脉滤器术后闭塞合并复杂双下肢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方案:病例报告
    彭艳斌, 褚云峰, 陈仲, 郭子睿, 肖颖峰, 周陶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297-30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16
    摘要155)      PDF(pc) (1825KB)(90)    收藏
    目的 滤器引起的下腔静脉闭塞是一种罕见但可以致命的严重并发症,本文目的是报告1例下腔静脉滤器术后闭塞合并左肢体急性血栓形成及右髂静脉慢性血栓形成的诊治。方法 患者46岁,男性,因“左大腿进行性胀痛3天”入院,彩超和CT静脉成像(CTV)所示下腔静脉可见金属支架影及下腔静脉、双侧髂总静脉、左侧髂内、外静脉、左侧股静脉、左侧腘静脉、胫前、胫后、腓总静脉广泛血栓形成。随后行腔内治疗手术:经导丝穿刺后置入球囊扩张并在静脉闭塞处植入支架,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处使用双侧髂外静脉植入球囊对吻扩张后再植入支架。术后常规服用抗凝药至少3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腹痛及消化道不适感消失,左大腿肿胀逐渐消失如常。1月及3月常规复查显示下肢深静脉通畅,支架内无血栓形成。结论 针对滤器引起的血栓性下腔静脉闭塞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复杂病例,腔内治疗有效及安全。开通双侧髂静脉后的球囊对吻扩张下腔静脉,以及放置支架后球囊扩张,展现了腔内治疗的灵活性,为后续腔内治疗的术式变化以及相应的复杂病例治疗提供了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倒刺线缝合假性疝囊预防直疝术后血清肿应用研究
    莫宇轩, 汤凌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4): 363-36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4.009
    摘要154)      PDF(pc) (2195KB)(124)    收藏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线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收治的54名腹股沟直疝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倒刺线缝合组和对照组(假性疝囊旷置)。主要结果是比较术后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腹股沟区域的超声血清肿数量和体积。次要结果包括总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5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和随访时间。倒刺线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5.13 min vs. 41.15 min;P<0.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倒刺线缝合组术后7天、1个月出现血清肿的患者明显减少(分别P<0.001和P=0.05)。两组3个月及6个月血清肿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和1个月,倒刺线缝合组超声血清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P<0.01)。两组急性疼痛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慢性疼痛、早期复发或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使用倒刺线缝合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腹腔镜辅助腹直肌鞘阻滞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张宪光, 左超海, 余杰雄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6-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02
    摘要154)      PDF(pc) (2281KB)(70)    收藏
    目的 评估腹腔镜辅助腹直肌鞘阻滞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腹壁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腹直肌鞘阻滞,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进行术后2 、6、12、24 h疼痛评分;记录术后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结果 术后2、6、12 h观察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1.7±1.1 vs 3.1±1.1,P<0.001;1.7±1.2 vs 2.7±0.9,P<0.001;1.9±0.8 vs 2.4±0.8,P=0.001),在24 h两者无明显差异(1.7±1.0 vs 1.9±1.2,P=0.411)。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8.3±1.1 vs 10.7±1.5,P<0.001)两组均无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腹直肌鞘阻滞是一种可由手术医师操作的、安全易行的、有效的围手术期镇痛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用Sleeping Beauty转座子筛选肺癌相关基因及功能研究
    朱祥平, 高增鸿, 马若骛, 汪瑾, 刘颖, 郭雅彬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2): 118-12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2.005
    摘要153)      PDF(pc) (5088KB)(108)    收藏
    目的 探讨睡美人(SB)转座子筛选肺癌相关基因的应用。方法 采用Sleeping Beauty转座子插入T2/Onc盒子(T2/Onc cassette)诱变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的模型,挑选阳性克隆,高通量测序筛选共同插入位点(CIS)及候选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NCI-H1299中验证筛选出的COL11A1基因功能,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等检测NCI-H1299细胞系敲低COL11A1前后的增殖能力及其对顺铂的敏感性变化,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比较其迁移、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使用转座子筛选中通用的蒙特卡洛模拟法确定CIS,以P<0.05为界,共找到252个CIS,包括675个候选基因。结果显示,筛选出的COL11A1基因可以促进NCI-H1299细胞系增殖(P<0.01)、迁移(P<0.001)、侵袭(P<0.001)并介导其顺铂耐药(P<0.001)。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使用SB转座子插入T2/Onc诱变HBEC的模型能够很好地筛选出肺癌相关基因,并证实了COL11A1可以促进NSCL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介导顺铂耐药及上皮间质转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乙酰脱氢酶1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申美莹, 潘华文, 赵丽, 胡波涛, 徐波, 韦伟, 崔军威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19-2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04
    摘要151)      PDF(pc) (2744KB)(63)    收藏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1年05月至2022年05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转移的前哨淋巴结 (n=26) 和未转移的前哨淋巴结(n=29)中ALDH1的表达情况,分析前哨淋巴结中 ALDH1 的表达情况与原发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和未转移前哨淋巴结中 ALDH1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20/26)、17.2%(5/29),转移前哨淋巴结中 ALDH1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转移前哨淋巴结(P< 0.01)。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 ALDH1 的表达情况与原发灶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直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的表达情况及分子分型进行差异性分析,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将ALDH1的表达情况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与术后病理明确性质的前哨淋巴结的准确性进行差异性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 ALDH1 表达情况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分子分型等预后指标无关,与患者年龄、腋窝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病理前哨淋巴结的良恶性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沉默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促进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侵袭的研究
    李金, 赖义明, 曾乐祥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58-6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10
    摘要149)      PDF(pc) (2540KB)(62)    收藏
    目的 利用RNAi技术沉默LNCAP细胞中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表达并检测表达情况,检测沉默PSMA后LNCAP细胞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情况,以及LNCAP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 培养LNCAP细胞,分为si-PSMA组,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 siRNA)组,抑制剂LY294002组和LY294002+si-PSMA组,采用qRT-PCR 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沉默PSMA后LNCAP细胞中P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Transwell小室穿透实验检测LNCAP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改变,通过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E-cadherin、β-cadherin、vimentin,snail等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p-Akt(ser47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PSMA组P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迁移及侵袭细胞增多(P<0.01),LY294002组细胞迁移及侵袭下调(P<0.05),而LY294002+si-RNA组则可逆转下降趋势(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cadherin与β-cadherin的表达减弱,而vimentin、snail和p-Akt(ser473)的表达增强。结论 沉默PSMA可能通过激活上皮间质化通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经胆胰隔膜切开联合改良胰管支架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矫元君, 林齐睿, 尹耀新, 李桂贤, 刘晓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1-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01
    摘要147)      PDF(pc) (1643KB)(76)    收藏
    目的 探讨经胆胰隔膜切开联合改良胰管支架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的困难插管的6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单纯经胆胰隔膜切开(TPS)及经胆胰隔膜切开联合改良胰管支架技术(TPS+mPS)解决困难插管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PS组与TPS+mPS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肝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插管成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S+mPS组在外周血WBC(×109/L)水平、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单纯TPS组(P<0.05)。TPS组有2例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TPS+mPS组无出血病例;两组均无穿孔病例发生。结论 经胆胰隔膜切开联合改良胰管支架技术在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困难插管的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4版ISUP分组)
    宋鸿文, 王继鑫, 阿斯木江·阿不拉, 王玉杰, 王文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4): 378-38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4.012
    摘要147)      PDF(pc) (1159KB)(110)    收藏
    目的 在2014版ISUP分组的基础上,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升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2021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数据189例,根据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leason是否较前列腺穿刺时升高,分为Gleason升级组(GGU组)60例及Gleason非升级组(非GGU组)129例。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比两组资料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穿刺肿瘤组织长度、Gleason主要区域评分及Gleason次要区域评分与GGU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高血压病史(OR=2.651)、Gleason主要区域评分(OR=4.186)、穿刺肿瘤组织长度(OR=10.989)及穿刺阳性率(OR=3.684)与GGU有关(P<0.05)。结论 高血压病史、穿刺标本Gleason主要区域评分、标本中肿瘤组织长度及穿刺阳性率可能与GGU的风险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肝淋巴管瘤1例报道
    汤永生, 鲁旭, 李光辉, 贾昌昌, 李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292-29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15
    摘要146)      PDF(pc) (3091KB)(86)    收藏
    目的 探究此罕见肝脏肿瘤的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探索本疾病的规范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1例采用解剖性肝段切除的肝脏淋巴管瘤的术前临床资料,术后免疫组化标记物Ki67、CD31、CD34、CK19等评判此例肿瘤良恶性,术后复查血清学标记物、肝脏彩超、CT、MRI等评估患者的预后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此例患者入院血常规、生化检查及肿瘤学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无乙肝病史,术前诊断为肝S6段囊腺瘤,采用肝S6段肝肿瘤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后免疫组化显示CK(-),CD34(+),CD31(+),Ki67(<1%),考虑为淋巴管瘤可能性大;术后快速康复,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截止2022.3.17,规律随访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此例肝淋巴管瘤为良性肿瘤,整个肝段切除为治疗有效手段,近期预后良好,患者的中远期疗效需增加样本量并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肿瘤微环境的旁分泌型低丰度蛋白组检测的新液质联用方法
    王小娟, 黄雨娜, 姚伟城, 浮钰, 岑美凤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236-24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05
    摘要146)      PDF(pc) (4389KB)(80)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新液质联用方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中旁分泌型低丰度蛋白。方法 用丙酮提取C57/B6小鼠皮下脂肪原代细胞培养基中的蛋白质,通过四维-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模式(4D-Faims-OTIT),电子转移裂解-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模式(ETD-OTIT)和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模式(OTIT)三种液质联用模式分析。结果 S1样本4D-Faims-OTIT,OTIT和ETD的蛋白鉴定数分别为1040±21,428±4和274±6,S2样本分别为851±31,290±10和192±14。S1中修饰位点分别为138±12,105±1和75±14,S2中分别为122±15,66±15和42±7。4D-Faims-OTIT在S1中鉴定到分泌型蛋白为结肠癌(GDF15)、肺癌(CXCL12)、胰腺癌(Cathepsin D/B)、卵巢癌(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肝癌(Apolipoprotein E/ Cystatin C)。结论 4D-Faims-OTIT可显著提高肿瘤微环境中脂肪细胞分泌型蛋白组的检测灵敏度,有助于结直肠癌、肺癌和卵巢癌等疾病机理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颌骨粘液纤维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刘伙莲, 卞丽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6): 573-57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6.009
    摘要146)      PDF(pc) (1975KB)(61)    收藏
    目的 探讨颌骨粘液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我们收集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2018年7月到2022年3月期间手术送检的7例颌骨粘液纤维瘤病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影像检查、形态学、免疫组化结果及治疗方案。结果 7例颌骨粘液纤维瘤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50岁,中位年龄36岁,平均年龄29.286±18.382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影像学及镜下均见骨质破坏,肿瘤呈疏松细丝网状结构,基质粘液水肿样,肿瘤细胞少而散在分布,细胞梭形或星芒状,核卵圆形,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一致性表达Vimentin(4/4),部分病例表达Actin(2/5),Desmin、S-100、CD34、β-catenin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2%~5%。结论 颌骨粘液纤维瘤是罕见的良性牙源性肿瘤,但有局部侵袭性,有较高复发率,需要随诊。术前影像学容易和其他颌骨的肿瘤混淆,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来确诊。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围术期全麻药七氟烷对新生大鼠远期记忆损害和神经细胞焦亡的影响
    余帅珑, 曹冬, 马琳云, 李玉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 23 (01): 75-7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3.01.013
    摘要145)      PDF(pc) (1764KB)(88)    收藏
    目的 研究围术期吸入性全麻药七氟烷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焦亡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出生后7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同一环境下实验组暴露于2.8%七氟烷4 h,对照组暴露于空气中4 h,6 h后提取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PR3、GSDMD、GSDMD-N、IL-18、IL-1β的表达变化(n=6)。另一批动物七氟烷或空气暴露处理后,与母鼠同窝继续饲养,30 d行旷场实验,33~34 d行条件恐惧性实验(n=10)。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组幼鼠海马组织焦亡相关蛋白NLPR3、GSDMD、GSDMD-N、IL-18、IL-1β表达显著上调(P<0.001)。七氟烷组动物在条件恐惧性实验中僵直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旷场实验中总运动距离和中心区域时间七氟烷组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暴露可以导致新生大鼠记忆能力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神经细胞焦亡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邝乃乐, 许洁娜, 陈云扬, 左超海, 余杰雄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 22 (03): 232-23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3.004
    摘要144)      PDF(pc) (1510KB)(56)    收藏
    目的 探讨采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包绕组),40例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包绕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两组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包绕组术后胰漏分级均为A级胰漏,未见B、C级胰漏,而未包绕组A级胰漏2例,B级胰漏5例,C级胰漏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包绕组出现2例胃排空延迟,而未包绕组出现1例胆漏,5例术后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除了1例术后腹腔出血需行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而治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术后住院时间(1.5±3.0天 vs. 17.4±6.8天,P<0.001)及住院费用(106442±16230 vs. 129831±35875元,P<0.001)包绕组较为包绕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方法可以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程度,促进术后胰漏愈合,未增加腹腔感染、腹腔脓肿、胃排空延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