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1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1-02-20
    专题论坛
    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和处理策略
    陈汝福
    2011, 11(01):  1-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辅助治疗之华山论剑
    刘雅洁 王树滨
    2011, 11(01):  3-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110例壶腹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分析
    王俊 李升平 林国和 李书红 张金野
    2011, 11(01):  5-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中不同类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0例壶腹周围癌临床病理及生存时间。结果:全组包括胰头癌60例(54.5%),胆总管下端癌19例(17.3%), Vater壶腹部癌24例(21.8%)和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6.4%);胰腺癌组与非胰腺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阳性切缘及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患者Whipple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胰腺癌患者与非胰腺癌患者Whipple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分期与阳性切缘、淋巴结转移是影响Whipple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非胰腺癌较胰腺癌术后预后更好。
    热诱导调控序列的合成及其热诱导特性的研究
    周嘉嘉 邓小耿 陈汝福 唐启彬 周泉波
    2011, 11(01):  9-1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合成热诱导性的HSP70启动子调控序列,并鉴定加热条件下诱导其下游报告基因表达的特性。方法 利用PCR方法,以肝癌细胞株HepG2基因组为模板,体外合成热休克蛋白70(HSP70)启动子序列。利用双酶切法构建HSP70启动子调控的含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HSP70-EGFP。以脂质体为载体,体外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在不同的温度下(37℃、39℃、41℃、43℃、45℃)加热不同时间(0、15、30、45、60min)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报告基因EGFP表达强度,从而判定温度及时间对HSP70启动子热诱导活性的影响。结果 合成的HSP70启动子序列测序结果与GeneBank 中AL671762所提供序列完全一致。低温加热后EGFP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强度不同程度增强,在43℃/30 min 时最为明显,为未加热组的3.3倍。结论 成功合成可热诱导的HSP70启动子序列;HSP70启动子在低温加热下能明显增强其下游外源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热疗-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体外转染KISS-1基因对SW480细胞系侵袭和迁移力的影响
    李旺林 张伟健 杨平 陈熙文 王强 梁立源
    2011, 11(01):  13-1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 -1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携有KISS-1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一KISS-1转化大肠杆菌DH5et并扩增,抽提纯化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pRc/CMV2一KISS-1体外转染SW480细胞(SW480一FH1T),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扩增培养,以转染了空质粒pRc/CMV2的SW480细胞(SW480一pRc/CMV2)和正常SW480细胞为对照,用RT—PCR检测KISS-1的表达情况,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和细胞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分别检测KISS-1基因转染前、后SW48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活性的变化。结果 pRc/CMV2一KISS-1的酶切鉴定证实含有目的基因KISS-1;SW480一KISS-1细胞的RT—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有明显的阳性条带,而对照组则无;MTT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SW480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显示转染pRc/CMV2一KISS-1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力(P<0.01);体外迁移实验显示转染pRc/CMV2一KISS-1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体外迁移力(P<0.01)。结论:KiSS-1基因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在结肠肿瘤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64排螺旋CT多种重建对直肠癌肠系膜淋巴结的显示
    李勇 王东烨 韩远远 曾伟科 张帆
    2011, 11(01):  17-1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直肠癌的淋巴结分布和转移规律的显示。方法 对28例直肠癌患者的螺旋CT扫描进行常规的三维重建以及调节窗宽窗位至肠窗、曲面重建和容积重建,比较两者对直肠淋巴结的显示数量。结果 常规重建观察平均每例患者发现2.09±1.41枚直肠淋巴结,淋巴结的直径在0.6cm以上;经调整肠窗、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后观察,平均每例可发现6.64±2.13枚淋巴结,可发现的淋巴结最小直径可达0.3cm,两者比较所发现的淋巴结数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用调整窗宽窗位至肠窗、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可较常规的CT三维重建显示更多的直肠淋巴结,有利于显示直肠癌淋巴结的分布规律。
    临床研究
    珠海市某镇居民胃癌、肝癌、大肠癌发病及治疗现状研究分析
    范先伟 陈锋 胡斯聪 邹关添
    2011, 11(01):  20-2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珠海市某镇居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现状及治疗对生存的影响。 方法 将该镇3207户本土村居民列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统一问卷入户调查,同时参考该镇新农合大病报销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002~2006年5年间该镇消化道恶肿瘤主要由胃癌、肝癌、大肠癌构成,3种癌的合计发病率2002年~2006年分别为0.3415‰、0.4264‰、0.2539‰、0.4221‰、0.6749‰ ;恶性肿瘤患者性别构成男多女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占44%,胃癌、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短,生存质量欠佳。结论 与国内文献资料比较,该镇5年间消化道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不高,但近年发病率仍呈U形上升趋势,提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如果不重视保护环境,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将有可能逐渐增高;提高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加强对村居民肿瘤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防治消化道恶性肿瘤关键的一环。
    浅表局限型Castleman病7例临床分析
    王华摄 彭俊生 刁德昌 杨祖立 吴晓滨 刘中辉
    2011, 11(01):  22-2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加强对浅表局限型Castleman病(local Castleman’s disease, LCD)的认识,提高浅表LCD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7例浅表LCD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结果 7例浅表LCD分别位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和左上臂,主要表现为局部圆形肿物,影像学检查有助与其它淋巴结病变鉴别,完整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结论 浅表LCD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检查,可通过手术切除治愈。
    综述
    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麻痹恢复的研究进展
    李兆亮 刘建伟
    2011, 11(01):  24-2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POI)是大多数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不良应激反应,能够加重术后病人不适感,延缓康复。在过去许多研究中,大量方法已证实能减少POI发生及持续时间,如胸段硬膜外麻醉镇痛,胃肠促动力药、缓泻药,腹腔镜技术, 咀嚼口香糖,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术后早期经口进食以及避免常规鼻胃管减压、过量补液和阿片制剂的使用等。其中一些方法被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整合并应用后,使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后的大多数患者POI时间缩减至24-48h。大多数上腹部手术以及急诊腹部手术,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临床研究
    择期LC术前可疑胆总管结石诊断分析
    王宏 罗建管 梁鹏 易旭华 李虎山 肖怀忠 杨明
    2011, 11(01):  27-2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分析可疑胆总管结石诊断,并对术中胆道造影及术前MRCP诊断可疑胆总管结石进行评价。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7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239例患者列为可疑胆总管结石,根据其肝功能、B超、既往病史等异常情况分为B、C、D、E四组。其余1519例列为A组。相互比较5组之间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在可疑胆总管结石各4组中,比较术前MRCP与术中胆道造影确诊胆总管结石准确率。结果 B、C、D、E四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明显大于A组(P<0.0001),B、C、D、E四组两两比较,却无区别(P>0.1)。在可疑胆总管结石各4组中,术前MRCP与术中胆道造影确诊胆总管结石准确率没有差别(P>0.1)。结论 B超示胆总管有扩张、肝功能异常、既往有胆源性胰腺炎或既往B超示胆总管有结石情况下,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明显要大于一般情况;术前MRCP与术中胆道造影在诊断可疑胆总管结石时,无差别。
    临床论述
    腹膜转移瘤36例的MRI诊断
    余太慧 梁碧玲 廖承德
    2011, 11(01):  30-3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膜转移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腹膜转移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36例经手术或是病理证实的腹膜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 壁层腹膜呈不规则带状、结节状增厚20例(55.56%);大网膜改变9例(25.00%);肠系膜增厚8例(22.22%);腹膜腔腔内多囊性占位1例(2.78%);腹水26例(72.22%)。【结论】 MRI对腹膜转移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外伤性肝破裂50例诊治分析
    李耀灯 谢贤营 李婉琼
    2011, 11(01):  32-3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方法及有效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0年l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治愈37例,治愈率为94%;11例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均痊愈。死亡2例,总死亡率为4.0%,其中1例死于术中难以逆转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肝损伤者病情急,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严格掌握好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前提下,进行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急腹症围术期血清TNF-a、IL-6的影响
    徐刚潮 雷亚丽 谢建明
    2011, 11(01):  34-3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急腹症围手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120例手术治疗的老年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C组(空白对照组)、U1组(UTI 0.5万U/ kg)、U2组(UTI 1.0万U/ kg)、U3组(UTI 2.0万U/ kg).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检测TNF-a和IL-6水平,同时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TNF-a和IL-6明显下降(P均<0.05);与U1组比较,各治疗组同时间点TNF-a和IL-6水平呈进行性下降(P均<0.05)。U1组MODS发生率与C组MODS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U2组及U3组MODS发生率C组MODS发生率明显下降(P均<0.05) ;各治疗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0.05).结论 乌司他丁具有剂量依耐性抑制TNF-a和IL-6的释放作用,有效减轻SIRS,阻断MODS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临床研究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体会
    黄荣辉
    2011, 11(01):  36-3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经胸部乳晕入路行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1例,其中甲状腺腺瘤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癌1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29例,其中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5例、甲状腺腺叶大部切除术24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手术时间90~160分钟,平均110.5分钟,无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出现皮肤淤斑1例,术后住院时间5~7天,平均6.1天,患者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平消胶囊对乳腺癌多药耐药基因P-gp、TOPOⅡ和GST-π影响的临床研究
    黄超有 陈建强 沈艳 谢惠华 聂向阳
    2011, 11(01):  38-4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平消胶囊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疗效及对耐药基因P-gp、TOPOⅡ和GST-π的调控研究,探索扶正解毒中药对化疗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需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应用相同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服用扶正解毒中药平消胶囊,对照组不服用。3周期后观察2组实体瘤的改善情况,并检测乳腺癌组织P-gp、TOPOⅡ和GST-π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13.3%,部分缓解率为63.3%;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3.3%,部分缓解率为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治疗组P-gp、TOPOⅡ和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36.7及30%,对照组的相应为66.7%,40%及56.6%,两组间TOPOⅡ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组P-gp和GST-π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扶正解毒中药可增强化疗的效果,调控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范苗静 吕志强 张惠忠 沈溪明
    2011, 11(01):  41-4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第19和21外显子突变情况并探讨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巢式PCR技术对161例肺腺癌患者手术标本的石蜡包埋癌组织EGFR基因第19和21外显子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161例肺腺癌组织中81例(50.3%)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第19外显子突变44例,第21外显子突变41例,4例第19和21外显子同时存在突变。年龄51~60岁和>60岁的EGFR突变率均明显高于≤50岁的(P﹤0.05),细支气管肺泡癌(69.7%)中的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腺癌(45.3%)(P=0.013),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较长(P=0.0177),EGFR突变与性别、吸烟史和临床TNM分期无关。 结论 EGFR突变在年龄>50岁肺腺癌患者中较多见,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EGFR突变率明显高于腺癌,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
    顺式阿曲库铵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全凭静脉麻醉肌松作用的影响
    郭明炎 傅艳妮 梁建军 曹铭辉
    2011, 11(01):  44-4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顺式阿曲库铵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年龄71~87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顺式阿曲库铵0.2mg?kg-1静注诱导;B、C两组顺式阿曲库铵0.02 mg?kg-1预注3min后0.18 mg?kg-1静注诱导,记录起效时间及最大阻滞效应;术中肌松维持A、B两组间断静注,C组持续静脉输注,停药后记录:T1恢复到25%,50%,75%的时间( T1 25%,T1 50%,T1 75% ),TOF比值( T4/T1 )恢复到70%的时间( TOFr 0.7 )以及恢复指数( RI )。 结果 A组起效时间大于B、C两组( P<0.05 ),A、B两组T1 25%、T1 50%、T1 75%、TOFr 0.7大于C组( P<0. 05 ),三组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式阿曲库铵在老年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插管时预给小剂量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持续静脉输注肌松效果好、停药后恢复快。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连续腰麻对老年髋关节手术平面可控性的影响
    黄洁玲 陈昊志 何健超
    2011, 11(01):  47-4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比重布比卡因对老年髋关节手术平面可控性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n=27),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轻比重及等比重布比卡因,比较注射前及维持麻醉所需可控平面时的生命征,比较两组布比卡因用量、感觉既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可控平面位置及Bromage分级。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注药前的生命征无统计学差异,且术后无出现马尾综合征等并发症;②生命征方面,当麻醉平面达T8~T10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注药前,且对照组的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低于观察组(P<0.05);③麻醉效果方面,观察组的布比卡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9);观察组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32、0.027),且观察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42),但两组患者的麻醉可控平面无统计学差异(P=0.162)。结论 轻比重及等比重布比卡因在老年髋关节手术平面可控性均较理想,但轻比重布比卡因对血压的影响及用量更小,且麻醉效果优于等比重布比卡因。
    全麻拔管期瑞芬太尼对气道反应和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静 李玉娟 曾静贤
    2011, 11(01):  50-5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地氟醚复合全麻苏醒期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气管拔管时气道反应,心血管反应以及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择期行耳鼻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两组术中均为瑞芬太尼-地氟醚复合全麻维持至术毕。术毕R组继续泵注0.05μg?kg-1?min-1瑞芬太尼至拔管,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至拔管,拔管后2min嘱患者吞咽10ml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恢复的时间,气道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吞咽能力恢复以及其他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拔管即刻、拔管后3min、5min MBP、HR、RPP值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 < 0.05或P < 0.01), R组患者仅HR和RPP值在拔管即刻较基础值略升高(P < 0.05),余时间点MBP、HR与基础水平无统计学差异。R组呛咳发生率较C组明显下降(30% vs 65%,P < 0.05)。两组拔管后2min成功吞咽10ml生理盐水的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毕至呼唤睁眼时间、拔管的时间及OAAS评分达5分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毕泵注0.05μg?kg-1?min-1瑞芬太尼可抑制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减少呛咳发生,但不影响意识和吞咽功能的恢复时间
    病例报告
    尾状叶巨块型肝癌联合下腔静脉切除1例报道
    林俊双 唐启彬 余先焕 刘超
    2011, 11(01):  54-5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尿动力学检查在小儿排尿功能障碍中的质量控制及应用
    刁伟霖 张海滨 陈勇 刘建华
    2011, 11(01):  56-5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小儿排尿功能障碍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79例小儿排尿功能障碍行UDS。结果 79例中遗尿症:DI:57.1%、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42.8%、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39.2%。尿频尿急:DI:71.4%、DSD:61.9%、尿道闭合压增高:52.3%。尿失禁:DI:70.6%、DSD:64.7%、膀胱容量减少:52.9%。脊柱裂:逼尿肌反射亢进:71.4%、DSD:57.1%、膀胱顺应性降低:57.1%。结论 应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排尿功能障碍,才能取得满意效果。部分病例比较特殊,治疗中需区别对待。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口服坦索罗辛与硝苯地平辅助治疗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王健 张海滨 谭兴银 叶珊 卢建棠
    2011, 11(01):  59-6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比较坦索罗辛与硝苯地平辅助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临床耐受性。方法 500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止痛治疗加用坦索罗辛口服0.4mg qd;B组常规止痛治疗加用硝苯地平10mg tid。所有患者被要求饮水2L/天,疗程为4周或至结石排出。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量表)、结石排出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量表)、结石排出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p<0.05),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口服坦索罗辛辅助治疗肾绞痛总体效果优于口服硝苯地平,可以减轻患者的绞痛程度、减少止痛药的用量和辅助排石,且临床耐受性好。
    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
    杨水华 余刚 彭玉兰 陶勇
    2011, 11(01):  61-6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的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8例采用M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208例患者均一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二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单通道取石179例,双通道取石29例。1次取石150例,2次取石52例,3次取石6例。 结果 本组结石清除率98.1%(204/208),平均取石时间110min,术中平均出血30ml,均未输血。平均住院14天。9例术后出现高热(>39℃),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 二期MPCNL对于治疗合并感染的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对结石合并脓肾、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等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二期手术可作为首选。
    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在tPSA灰区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意义
    谢宗兵 卢振权 李颂 陈启彪 洗杰
    2011, 11(01):  63-6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在tPSA位于灰区时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tPSA位于4~10ng/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术前经前列腺穿刺活检均证实为前列腺增生,行TURP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该21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和其余前列腺增生患者间的血清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其在tPSA灰区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前列腺偶发癌组和BPH组血清f/t PSA比值分别为0.13±0.03、0.21±0.04;PSAD分别为0.20±0.05 ng/ml2 、0.12±0.04 ng/ml2;PSATZ分别为0.38±0.06 ng/ml2 、 0.21±0.05 ng/ml2;两组在以上三个检测指标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0.15 ng/ml2为截断点则PSAD 灵敏性为76.115%,特异性为69.146%;以0.35 ng/ml2为截断点则PSATZ 灵敏性为60.642%,特异性为93.943%。结论:f/t PSA比值、PSAD、PSATZ对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以PSATZ更具预测价值。
    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8例临床分析
    林建贵 庄志明 郑周达
    2011, 11(01):  66-6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科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开展的38例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进行分析。38例中22例为皮质醇腺瘤,14例为醛固酮腺瘤,2例嗜铬细胞瘤。结果 3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30min,平均90min;失血量25~90mL,平均55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肾上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超声与X线联合定位MPCNL处理上尿路阴性结石
    连学雄 李丽君 李莉
    2011, 11(01):  68-6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上尿路阴性结石行MPCNL(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 根据术前B超检查及CT扫描,分析决定经皮肾穿刺的角度和深度。术中先用B超定位,穿刺出尿液后从穿刺针注入造影剂,再在X光透视下完整显示集合系统,然后选择最理想的目标肾盏进行二次穿刺扩张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通道。若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或肾盂,则选择后组中盏;当结石位于肾盏则选择相应的肾盏;若结石位于输尿管远端10cm以上则选择上盏。成功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通道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肾镜或输尿管镜进行取石。 结果:85例单侧上尿路结石患者均经MPCNL术成功取石,术后复查无结石残留,无周围脏器包括膈肌、脾脏、结肠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出血较少,无一例因穿刺失败而中转开放手术。 结论:利用B超和X线双定位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肾镜或输尿管镜进行取石有利于提高阴性结石进行MPCNL术的成功率。
    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的表达及意义
    唐云峰 方凯琳 康永胜 李华强
    2011, 11(01):  70-7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P)发病机制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CAP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reg的数量;用RT-PCR法检测Treg 的调节蛋白Foxp3mRNA的表达含量;用ELISA法两组前列腺按摩液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同时比较两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比较。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比较,CAP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及Foxp3mRNA表达含量明显降低(P=0.013,0.000);细胞因子方面,CAP患者外周血及前列腺液IL-10及TGF-β1均显著低于志愿者;两组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CRP及ESR均无组间差异;但CAP组患者单核细胞(MONO)明显高于志愿者;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单核细胞与Treg、Foxp3、IL-10及TGF-β1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Treg数量降低所致的免疫抑制不足,其细胞因子IL-10减少所致MONO数量增加、抗原提呈过度导致免疫反应过强,可能是CAP的重要免疫学机制。
    肾切除术病因30年的变化:1975-2005(附753例报告)
    沈昌理 姚友生 郭振辉
    2011, 11(01):  73-7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1975-2005年间753例肾切除的病因变化,探讨肾切除指征。方法 回顾分析1975-2005年间753例肾切除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将时间分为1975-1990及1991-2005两个时间段,进一步观察肾切除病因变化。结果 30年间肾切除最常见的病因是肾癌,尿路结石,肾感染性病变,分别占38.52%,29.22%及15.94%。1975-1990及1991-2005两个时间段的肾切除病因变化有所不同。随着B超,CT,等影像学的广泛用于临床检查或体检中,肾肿瘤检出率明显增加。肾癌病因上升到首位,由第一阶段的27.66%上升到47.98%,而尿路结石因素由首位(35.82%)下降到第二位(24.63%),肾感染性病变变化不大(19.86%-14.63%)。结果 尽管30年间肾切除病因有所变化,但肾切除率却有所上升,最常见的病因是肾癌(38.52%),其次是尿路结石(29.22%),感染性病变(15.94%)。1975-1990及1991-2005两个时段病因有所变化,肾癌病因上升到首位,由第一阶段的27.66%上升到47.98%,而尿路结石因素由首位(35.82%)下降到第二位(24.63%),肾感染性病变化不大(19.86%-14.63%)。
    临床论述
    睾丸成熟畸胎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孙华宾 刘燕 延敏博
    2011, 11(01):  76-7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睾丸成熟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成人发现睾丸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 本文2例患者均为幼年发病,因症状不明显未予特殊治疗,现因肿块增大入院,均行单纯肿瘤剜除术,保留睾丸,术后至今无复发。结论 睾丸成熟畸胎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阴囊彩超、CT有助于诊断,睾丸活检可确诊。治疗上可采用睾丸探查的方法先完整切除肿瘤,根据术中冰冻切片结果决定是否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贺志清 李玉清
    2011, 11(01):  78-7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骨折复位后, 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8例。骨折按AO/ASIF分类:C1型8例,C2型7例,C3型3例。结果 随访时间8至22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1例出现异位骨化,无伤口感染、尺神经损伤及肘内外翻畸形。肘关节功能采用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优7例,良7例,尚可3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 该手术显露良好,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临床护理
    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破裂急症手术的护理配合
    陈惠仪 朱晓彤 王洁贞 赵海璇 黄泽华
    2011, 11(01):  80-8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总结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破裂急症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因注射毒品所致的假性股动脉瘤15例的手术配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60-160min;平均出血50-300ml,术毕安返病房。其中10例行股动脉结扎,5例采用人造血管解剖旁路移植。术后10天及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的人造血管均通畅,无血栓形成;均全部出院。结论 参与配合此手术的护士应熟悉手术配合过程,掌握血管重建的配合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做好自我防护,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