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2-03-17
    外科创新
    术中导航系统在腔镜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的应用:病例报告
    欧欣瑜, 陆艺文, 刘志瀚, 苏士成
    2022, 22(01):  1-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01
    摘要 ( )   PDF (34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 中国乳腺癌患者年轻化,年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成为关注焦点。乳腺癌保乳手术在根治乳腺癌的同时保持乳房外形,我们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乳腺癌保乳精准手术的单位之一。腔镜微创技术是乳腺癌手术领域的新热点,但目前腔镜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发展遭遇阻碍——难以精确勾画癌肿边缘。传统保乳手术中,癌肿切缘由术者手指触摸判断,这在腔镜操作下无法实现。为此,作者开展了全球首例腔镜下术中导航乳腺癌保乳术,应用术中导航系统精准定位癌肿边缘。 患者信息 患者为46岁女性,确诊为左侧乳腺癌,cT2N1M0 IIB期。患者保乳意愿强烈并要求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方法 应用乳房MR结果构建三维图像、术前O臂扫描乳房空间位置,再通过Medtronic Stealth Station S7手术导航系统将二者融合,构建出实时乳房三维模型。随后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可用探针精准勾画肿瘤边缘,在腔镜下沿探针位置切下癌肿。结果病理结果提示肿瘤切缘组织未见癌,术后乳房两侧基本对称、正面观无伤口,患者对外形满意。讨论 腔镜下术中导航乳腺癌保乳术提高了腔镜保乳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切缘一次阴性率,有望将腔镜保乳手术大范围推广。
    《术中导航系统在腔镜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的应用:病例报告》述评
    李国新
    2022, 22(01):  6-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与临床研究
    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一项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林威威, 林确然, 何钻玉, 苏逢锡, 潘萍, 陈凯, 杨冬梓
    2022, 22(01):  7-1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02
    摘要 ( )   PDF (14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化疗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月经恢复的情况,并探讨GnRHa的应用对患者的潜在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了141名年龄从14 ~ 45岁的女性乳腺癌早、中期患者并采用SPSS软件生成随机码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 = 69)和对照组(n = 72)。随访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从2008年8月到2021年12月结束。使用Logistic回归来研究GnRHa对化疗结束后患者月经恢复的疗效,线性回归研究GnRHa与肝功能指标和卵泡计数的关系,Cox回归分析月经恢复与否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化疗结束六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有69.2%恢复月经,同比对照组为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使用GnRHa与否对月经恢复无显著影响(OR=0.19,95% CI:0.03 ~ 1.14);对丙氨酸转氨酶、窦卵泡计数均无显著副作用(P > 0.05)。Cox回归显示月经恢复与否死亡,转移和复发无显著联系(P > 0.05),右侧卵巢容积与转移呈显著负相关(HR=0.76;P = 0.046)。Log-rank test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无转移生存期(MF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配合使用GnRHa对化疗后月经恢复率无显著影响,使用GnRHa安全性较高,无显著肝脏毒性。
    胰腺癌预后相关铁死亡基因筛选及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何冲, 周姝睿, 李雅晴, 陈少杰, 练国达, 陈尚祥, 黄开红
    2022, 22(01):  14-2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03
    摘要 ( )   PDF (64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铁死亡相关基因对胰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并进一步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中下载胰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及相应的临床病理数据,采用R软件“limma”包筛选胰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利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检验该模型在预测胰腺癌预后中的意义,用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胰腺癌预后的准确性。在ICGC验证队列中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在外部队列中的预测价值。依照风险值中位数,将TCGA训练队列分为两组,比较其基因表达差异、差异基因富集通路差异,评估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结果 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37个铁死亡相关基因被鉴定为预后基因(P<0.05)。利用LASSO COX回归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15个铁死亡相关基因的预后预测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将队列中所有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高风险组的胰腺癌患者较低风险组生存时间短(HR=2.16,P<0.05)。ROC曲线分析证明了预测模型在胰腺癌预后预测中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74(1年)、0.82(3年)、0.88(5年)。对高低风险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两组胰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之间存在差异,高风险组中幼稚B细胞、浆细胞、CD8+T细胞浸润程度较低风险组低,但M0和M1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高(P<0.05)。此外,在PD-1和CTLA4在TCGA-PAAD队列低危组和高危组中的表达中,TCGA-PAAD队列低风险组患者中PD-1和CTLA4的表达水平较高风险组患者更高(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胰腺癌中铁死亡相关基因预后预测模型,具有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作用,并发现TCGA队列中高低风险组免疫微环境存在差异,可为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甲硫氨酸条件性缺乏增加瑞戈非尼对肝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吴烨, 刘晓迪, 许燕妮, 罗葆明
    2022, 22(01):  24-2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04
    摘要 ( )   PDF (30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甲硫氨酸(Met)缺乏对人肝癌(HCC)细胞系HepG2和Huh7的生长影响和甲硫氨酸限制作用是否协同瑞戈非尼抑制肿瘤生长。方法 CCK8实验检测瑞戈非尼分别在正常培养基和甲硫氨酸缺乏的培养基的IC50;凋亡实验、周期实验检测瑞戈非尼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对两种肝癌细胞株的凋亡诱导情况和对细胞周期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增殖情况;JC-1荧光探针实验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脂质体过氧化实验检测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结果 甲硫氨酸缺乏可降低瑞戈非尼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的IC50值;甲硫氨酸缺乏协同瑞戈非尼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凋亡、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而在细胞周期方面对HepG2影响无显著差异;瑞戈非尼和甲硫氨酸限制均可增加HepG2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但并无协同作用。结论 甲硫氨酸限制和瑞戈非尼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等方面起到协同作用;为临床减少瑞戈非尼用药剂量和增加药物敏感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体外实验的理论依据。
    七氟烷通过影响神经元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促进神经元凋亡
    张洋璠, 文金钡, 严颖哲, 黄晓燕, 谭梓聪, 杨浩杰, 纪风涛
    2022, 22(01):  30-3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05
    摘要 ( )   PDF (22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吸入性麻醉药七氟烷对发育期神经元的凋亡作用,并探究七氟烷对原代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4.1%七氟烷处理6 h,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凋亡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DCFH-DA法检测细胞中ROS含量的变化,并检测ATP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组的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上调(P<0.01),凋亡率增加(P<0.05),ROS生成增加(P<0.05)同时ATP生成减少(P<0.05)。结论 七氟烷可以诱导原代神经元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变引起。
    基于GEO数据库的胰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研究
    林杏仪, 田振烽, 潘乐乐, 苏铭昕, 陈茵婷
    2022, 22(01):  34-4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06
    摘要 ( )   PDF (44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胰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中起关键作用的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GEO数据库筛选胰腺癌CTCs相关数据集,利用R studio软件筛选差异基因,与KEGG数据库的代谢相关基因比对,寻找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使用STRING、Cytoscape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和可视化。最后,对比两数据集富集的代谢通路,获得关键通路及基因,并利用TCGA和TIMER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与临床特征和免疫浸润的关系。结果 分别从数据集GSE118556和GSE18670筛选出834个和1119个差异基因。前者基因主要富集到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一碳代谢和辅酶因子合成等代谢通路,后者基因主要富集到一碳代谢、嘌呤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其中转酮醇酶(TKT)在两个数据集的一碳代谢中均显著上调。TKT与总体生存期、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同样编码转酮醇酶同工酶的TKTL1和TKTL2与免疫浸润相关(P<0.05)。结论 通过对胰腺癌CTCs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一碳代谢和TKT可能在CTCs的形成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转移的代谢机制提供一定的基础。
    高通量互作蛋白组图谱研究揭示U6 snRNA在肿瘤细胞中多维度调控mRNA加工成熟过程
    杨芝芝, 杨兵, 田彬, 廖建友
    2022, 22(01):  42-5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07
    摘要 ( )   PDF (28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ChIRP技术纯化肿瘤细胞中内源U6 snRNA(简称U6)互作蛋白,结合高灵敏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获得的互作蛋白组进行鉴定,系统揭示U6参与肿瘤细胞中新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合成含生物素标记的U6特异性探针,利用分子杂交技术特异捕获经甲醛交联的内源U6与互作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并结合高灵敏度质谱分析技术鉴定出U6互作蛋白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分析U6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结果 通过严格的筛选本研究最终鉴定到135个特异的内源U6互作蛋白。GO、KEGG、蛋白复合体富集分析和PPI分析显示U6除了与mRNA前体剪接加工等相关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外,还参与了mRNA从产生到转录后调控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包括参与mRNA转录调控、囊泡运输、成熟mRNA的出核转运、mRNA降解、RNA定位、转录后调控等过程。结论 我们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揭示了肿瘤细胞U6的相互作用蛋白组图谱,通过对该图谱的分析表明U6多维度地参与了mRNA生物学发生的全过程调控,为U6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思路。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和MR影像特征分析
    罗媛, 刘宇翔, 王明媚, 李勇
    2022, 22(01):  51-5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08
    摘要 ( )   PDF (17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1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影像表现。结果 共收集21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8~69岁,平均55岁。行CT增强扫描14例,行MR增强扫描13例,MR平扫3例,均行CT及MR扫描9例。胆囊壁增厚18例(86.00%),其中弥漫性、均匀性增厚9例(50.00%),弥漫性、不均匀性增厚4例(22.22%),局限性增厚5例(27.78%),胆囊壁无增厚3例(14.29%)。肌层均匀强化者13例(72.22%),肌层不均匀强化者3例(16.67%)。胆囊壁内结节8例(38.10%)。胆囊黏膜线连续者18例(85.71%),中断者3例(14.29%)。浸润邻近结构9例(42.86%),边界清楚者12例(57.15%)。周围见肿大淋巴结4例(19.05%)。合并胆囊或胆管结石的有15例(71.43%),其中导致胆道梗阻的有9例(60.00%)。结论 胆囊壁增厚、胆囊肌层均匀强化、胆囊壁内结节及胆囊黏膜线连续是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较有特征的影像学表现。
    5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李硕, 林杰, 王卫东
    2022, 22(01):  56-6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09
    摘要 ( )   PDF (17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收治的5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进行探讨。结果 5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人均经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所有病人术后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罕见,常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明确诊断有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治疗方案首选手术治疗,其疗效确切,预后良好。
    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比值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左超海, 覃芝蓉, 余杰雄, 潘德盛, 邝乃乐, 黄皓川
    2022, 22(01):  61-6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10
    摘要 ( )   PDF (12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行肝脏切除术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或者MR进行肝脏增强扫描,检查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按照肝脏肿瘤的位置拟行解剖性左半肝脏或者右半肝脏切除术。并按照拟定的手术方案计算出全肝体积及剩余的肝脏体积,同时对61位患者行肝脏超声影像和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检测出每位患者的肝脏硬度值(KPA),计算出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SFLV/KPA),并观测61位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肝功能不全。把引起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相关的影响因素,再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这些因素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探讨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SFLV/KPA)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作用。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SFLV/KPA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 6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有7例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无患者术后死亡。研究显示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SFLV/KPA、手术方式均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结论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SFLV/KPA(标准化剩余肝体积/肝脏硬度值)比值大于30.6时,患者术后一般不出现肝功能不全,手术安全性更高。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中示踪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王敏, 魏建南, 曾圣光, 杨勇, 王媛, 石剑, 郑爱秋
    2022, 22(01):  66-7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11
    摘要 ( )   PDF (11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分析核素联合亚甲蓝与亚甲蓝单示踪法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385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9例由高年资医生应用亚甲蓝单示踪法,276例由高年资和低年资两组医生应用核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对比分析行联合示踪法与单示踪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年资手术医生在联合示踪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的差异。结果 联合示踪法与亚甲蓝单示踪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假阴性率、准确率、灵敏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示踪法下,高年资手术医生与低年资手术医生的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假阴性率、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年资外科医生使用亚甲蓝单示踪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安全可靠又经济的方法。联合示踪法有助于帮助年轻的乳腺外科医生快速掌握熟悉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
    MIS-TLIF术和T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效果对比
    黄永锋, 欧荣通, 潘英松
    2022, 22(01):  71-7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12
    摘要 ( )   PDF (11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法将其分为MIS-TLIF组(n=30例)和TLIF组(n=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差异、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采血测定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肌酸激酶(CK)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研究组患者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6、IL-10、CK及CR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IS-TLIF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应用安全性更高,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改善其腰椎功能及疼痛症状,减轻术后肌肉损伤程度,促进患者炎症指标恢复。
    快速康复外科策略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
    陈海明, 许玲玲, 李建光, 罗惠明
    2022, 22(01):  75-7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13
    摘要 ( )   PDF (17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ERAS组(快速康复外科组,144例)与对照组(传统组,13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ERAS组术后肛周疼痛评分、强效镇痛使用率、急性尿潴留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继发性出血、出血再手术、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在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能减轻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肛周疼痛,减少急性尿潴留,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其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基于CT的骨盆前环断层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实践
    许国华, 杨明明, 梁观宝
    2022, 22(01):  79-8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14
    摘要 ( )   PDF (12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骨盆前环常用断层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骨盆疾患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骨盆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107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54例。分别测量髂前上棘后方2 cm、4.5 cm横断面处左右两侧最大的直线深度、通道的宽度、最小倾斜角度及髂嵴间的距离,测量髂前下棘横断面处左右两侧最大的直线深度及其倾斜角度、通道的宽度、最小倾斜角度、髂前下棘间的距离,比较男、女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男、女两组在髂前上棘后2 cm处最大直线深度、通道的宽度、最小倾斜角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髂嵴间的距离在男、女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在髂前上棘后4.5 cm处最大的直线深度、通道的宽度、最小倾斜角度、髂嵴间的距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在髂前下棘处最大直线深度、通道的宽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获取最大深度时的倾斜角度、最小倾斜角度和髂前下棘间的距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之间各参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了解骨盆前环常用断层的解剖学特点,可提高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结果回顾性分析
    黄赛林, 许绍强, 范艳丽, 李莲, 郑涛, 时宏治
    2022, 22(01):  84-8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15
    摘要 ( )   PDF (11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结果,分析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在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和诊治工作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神经外科639例住院患者诊断为医院获得性感染738例的病原菌结果,分析不同病原菌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738例医院获得性感染病例中医院获得性肺炎377例、泌尿系统感染130例、血流感染10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6例及其他部位感染16例。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临床常用重要抗菌药物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是62.1%和56.2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是2.01%和16.4%;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30%;鲍曼不动杆菌除米诺环素外耐药率≥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率是61.2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率是79.23%,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念珠菌属耐药率≤10%。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耐药情况严重,在临床预防和诊治中应根据不同病原菌特点及本院耐药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恶性脑胶质瘤单放和放化疗临床疗效5年随诊分析
    刘伟
    2022, 22(01):  89-9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16
    摘要 ( )   PDF (12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恶性脑胶质瘤术后单纯放射治疗、同步放射治疗加化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南开大学附属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共99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资料,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48例,同步放射治疗加化疗(放化)组51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0 d左右开始常规放射治疗,进行2 Gy/天,分30次,共计60 Gy的放疗,持续42天(周六、周日不放疗)。同步放射治疗加化疗(放化)组在持续42 d的放疗中同时加用化疗,方案为口服替莫唑胺胶囊75 mg/m2·d,共计42天;随后同步放射治疗加化疗期结束后4周,接受共计6个周期的替莫唑胺的辅助治疗,每个周期为28天,每个周期的方案为200 mg/m2·d,每日1次,共5 d,然后停药23 d,治疗可一直持续到肿瘤病变出现进展,最长治疗时间为2年。统计所有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分析恶性脑胶质瘤术后单纯放射治疗、同步放射治疗加化学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1、3、5年生存率单放组分别为54.2%、29.2%、10.4%,放化组分别为74.5%、51.0%、31.4%,放化组高于单放组(P<0.05)。放化组恶心、呕吐等急性反应明显加重,骨髓抑制和听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远期损伤两组病例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采用同步放射治疗加化学治疗可提高疗效。
    ESM-1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赵昭, 阎晓玲
    2022, 22(01):  94-9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17
    摘要 ( )   PDF (31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ESM-1在免疫组化水平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ESM-1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复发组相较首发组有更高的ESM-1表达(P=0.004),而年龄、性别及肿瘤最大径均与ESM-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患者复发前后的ESM-1表达无明显差异,ki-67蛋白阳性表达指数与ESM-1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SM-1的表达与肿瘤复发有明显相关性,对于垂体腺瘤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作用。
    21例颈椎前路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体会
    何旭辉, 郑潮顺, 郭跃跃, 张隆盛, 邢泽华, 林本丹
    2022, 22(01):  98-10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18
    摘要 ( )   PDF (11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4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加速康复组和传统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放置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吞咽功能。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资料方面,加速康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传统组短(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术后1天、1月、6月VAS评分及术后1月、6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1天VAS评分优于传统组(P<0.05),其余时点及VAS评分、JOA评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吞咽功能评分方面,加速康复组在术后1天、术后1月轻度及以下吞咽困难比例较传统组高,中度吞咽困难患者比例较低(P<0.05),而术后6月两组吞咽困难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加速康复组出现1例皮肤浅层感染,2例尿潴留,传统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再次手术患者,无其他重大并发症。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运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可改善围手术期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体验。
    病例报道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术后胃Dieulafoy病出血1例
    杨帆, 牟永华, 聂寒秋, 邢人伟, 张阳
    2022, 22(01):  103-10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19
    摘要 ( )   PDF (18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在晚期肝癌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黄沾任, 宁金月, 李汉卿, 陈念平
    2022, 22(01):  110-11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2.01.021
    摘要 ( )   PDF (11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晚期肝癌已经进入到了多种方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综合治疗时代,尤其是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等降期转化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阿特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更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正式写入了多个指南之中。本文就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适用人群、疗效监测方面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