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7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7-02-20
    论著与临床研究
    达芬奇系统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中的应用及评价
    何传超 肖治宇 张建龙 毛凯 王捷
    2017, 17(01):  1-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01
    摘要 ( )   PDF (10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或联合脾切除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最主要外科术式。近年 来,随着微创理念及外科器械的进步,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作为我国学者的 一项创新并有前景的手术方式,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接受。但受巨脾特点、手术视野、操作空间及 患者凝血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仍然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手术。Da Vinci 手术机器人有效弥补了腹腔镜技术在视野、操作灵活性等方面的局限性,突破了腹腔镜的应用瓶颈,增加了门静脉高压症微创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现总结本单位实施的2 例达芬奇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过程及结果,为 Da Vinci 手术机器在本疾病的应用提供浅薄的经验,供外科同道参考借鉴。
    抑制 miR?223 表达促进巨噬细胞的 M2 型激活
    杨丽美 姚和瑞 刘玉洁
    2017, 17(01):  5-1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02
    摘要 ( )   PDF (9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观察microRNA?223(miR?223)在巨噬细胞M2型激活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运用慢病毒载体感染的方式在巨噬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miR?223的表达;应用qPCR检测不同激活状态及转染状态巨噬细胞中miR?223的表达;应用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2型巨噬细胞的激活状态;应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乳腺肿瘤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 miR?223在单核/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细胞,在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miR?223表达下调,且IL?4或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激活的巨噬细胞下调显著。敲低miR?223的表达而不是增加其表达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CL18、IL?10和CD206的表达,并促进共培养肿瘤细胞的迁移。结论 miR?223可作为靶向肿瘤微环境调控肿瘤转移的靶点。
    1~2 枚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曹腾飞 唐甜 许清雅 江海瀚 贾海霞 章乐虹
    2017, 17(01):  11-14.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3
    摘要 ( )   PDF (8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分析1~2枚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1~2枚SLN阳性且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118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别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nSLN未转移(nSLN-)组患者64例,nSLN转移(nSLN+)组患者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nSLN转移与肿瘤大小、脉管癌栓、SLN转移比例有关(P=0.001,P=0.030,P=0.002),但与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肿瘤位置、核分级、SLN转移数目、ER、PR、C?erBb?2、Ki67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脉管癌栓、SLN转移比例均为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3.159,2.425,2.258,均P<0.05)。结论 肿瘤大小≥2cm、脉管癌栓、SLN转移比例≥2/3均为1~2枚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不良影响因素。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朱劲涛 曾志强 韦锦涛 吕益中 唐璐霞
    2017, 17(01):  15-1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04
    摘要 ( )   PDF (8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NLR)是一项简单检测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NLR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例特点及生存预后。NLR的最佳截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体生存(OS)与无病生存(DFS),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用于评估各临床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研究NLR最佳的截点是2.2。两组患者在组织分级、T分期、TNM分期之间的分别上无统计学差异。高NLR组(NLR≥2.2)的OS(5年OS分别为59.6%和78.9%,P=0.001)及DFS(5年DFS分别为56.7%和78.0%,P=0.001)较差。此外,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为组织分级、T分期和NLR,而组织分级、T分期和NLR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NLR升高对于接受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提示总体预后及无病生存期较差。但其运用于个体化危险评估尚需未来更多的临床研究。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患者手术伤口皮肤强啡肽表达的影响
    陈研生 杨雪 赵晶 李国才
    2017, 17(01):  20-2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05
    摘要 ( )   PDF (10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患者手术伤口皮肤强啡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局部病灶扩大切除加前哨淋巴切除术的女性患者83例,分为舒芬太尼组(组1,n=28),舒芬太尼加疏波经皮电刺激组(组2,n=25),舒芬太尼加密波经皮电刺激组(组3,n=30),Narcotrend指数(NI)监测下调节术中异丙酚靶控输注浓度,三组均给予舒芬太尼0.3~0.4μg/kg,顺本磺酸阿曲库铵2~3mg/kg;于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时采集切口边缘皮肤组织0.5cm×1cm,用免疫组化检测强啡肽的表达。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皮肤强啡肽的表达明显高于手术开始时(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刺激使乳腺癌患者切口皮肤强啡肽的表达增加,但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皮肤强啡肽表达无影响。
    良性与交界性叶状肿瘤局部复发风险的分析
    李晓平 余绮荷 黄晖 李尚仁
    2017, 17(01):  24-2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06
    摘要 ( )   PDF (8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良性和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复发率以及手术切缘宽度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良性及交界性叶状肿瘤的患者。收集的数据包括:年龄、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分级、手术方式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共入组118名患者,其中为良性81例,交界性3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3岁,肿瘤平均大小为4.6cm,平均随访时间3.5年,共有18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良性肿瘤的复发率为13.5%,交界性肿瘤复发率为18%,但缺少足够的数据说明手术切缘多少最合适。结论 交界性比良性叶状肿瘤复发率高,但乳腺肿物广泛切除并不能预防非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复发。

    乳腺癌组织中RBM24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
    曾嘉毅 刘志华 陈菲 苏士成
    2017, 17(01):  27-3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07
    摘要 ( )   PDF (9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NA结合蛋白24(RNA?bindingprotein24,RBM24)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手术切除并由病理确诊的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24例,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RBM24的表达,同时结合TCGA数据库,判断RBM24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的RBM24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1)。同时K?M法分析显示RBM24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期(OS)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RBM24在乳腺癌中低表达,并且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3D 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曾兵 蔡灿锋 辛海洋 陈翔 陈国星 曾军 唐超明
    2017, 17(01):  30-3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08
    摘要 ( )   PDF (8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接受3D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1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接受2D腹腔镜CME术的2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比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标本质量、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17.8±35.9 min、清扫淋巴结数目25.0±4.9枚,与2D腹腔镜组223.2±40.0 min、24.0±5.7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96.8±24.2 mL与2D腹腔镜组124.2±43.7 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质量分级方面,两组均无West A级病例;3D腹腔镜组West C级17例,West B级1例;2D腹腔镜组West C级14例;West B级9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D腹腔镜组首次排气时间3.4±0.7 d、平均住院时间13.5±2.3 d、平均住院费5.2±0.7万元,与2D腹腔镜组3.3±0.8 d、12.9±2.3 d、5.4±0.9万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2例,2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穿 孔中的应用
    陈柳祥 腾范武 谵小丰
    2017, 17(01):  34-3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09
    摘要 ( )   PDF (9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腹腔镜下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将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ERAS组(42例)和传统组(4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和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ERAS组和传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方面亦未见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5%和10.9%,P=0.835)。ERAS组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快,如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8天和2.0天,P=0.011),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分别为2.2天和2.5天,P=0.011)。ERAS组和传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6.9天和7.8天(P=0.003)。研究发现ERAS组可显著降低总体的费用(8661.4元和9325.7元,P=0.044)。此外ERAS组患者术后停留胃管、腹腔引流管和尿管的时间亦明显缩短(P<0.05)。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ERAS概念在胃十二指肠穿孔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ERAS概念可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费用。
    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张日雄 吴祖光 李恩 刘宏涛 陈楷 张灼新 曾海敬 李志旺
    2017, 17(01):  39-4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10
    摘要 ( )   PDF (9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评估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 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两组在我院收治的7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 患者,一组为联合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先行腹腔热灌注化 疗(IHIPC)3次,然后再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另一组为单一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 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单纯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53.85%, 单一 化疗组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25.64%,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 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在第1、3、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4.87%、84.62%、69.23%,单一化疗组分别为92.31%、64.10%、46.15%,两组患者在第3、5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能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增加。
    单孔腹腔镜处理小儿鞘状突未闭的经验介绍
    李筱生 莫宇轩 李炳根 彭永辉 龚独辉 聂向阳 谢志华
    2017, 17(01):  43-4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11
    摘要 ( )   PDF (9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用大圆针行经脐部单孔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使用大圆针完成高位缝合未闭的鞘状突,并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6.5~22.5 min,平均13.2 min,术平均中出血量均小于5 mL。2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1.6月,并未发现有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使用大圆针行单孔法腹腔镜高位缝合鞘状突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 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 应用
    任宝军 陈小伍 朱达坚 剧永乐 冯家立 陆光生 耿岩 欧阳满照
    2017, 17(01):  46-4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12
    摘要 ( )   PDF (8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麻后有11例疝内容物自行回纳,腹腔镜下探查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其中1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余35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其中2例大网膜坏死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所有患者腹腔渗出液WBC为1.32×109/L~78.81×109/L,平均(25.34±11.03)×109/L,疝囊周围渗液WBC为0.18×109/L~2.31×109/L,平均(0.42±0.28)×109/L。所有患者疝囊外周渗液涂片未找到脓细胞。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合并对侧隐匿疝(斜疝)5例,予行疝环缝扎术,脂肪肝7例,肝囊肿14例,空肠憩室1例。全部病例顺利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75~110 min,平均87.4 min。住院时间5~7d,平均6.7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5~36 h,平均20.4 h。术后5例出现血清肿、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1例出现腹股沟区伤口脂肪液化坏死,加强伤口消毒、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余病例无并发症。随访时间4个月至40个月,平均22.8个月,无术后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探查全面、及时复位、一期修补的优点,安全可行。
    宫颈癌常规放疗后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婷 杨瑾 余孝丽 白守民
    2017, 17(01):  50-55.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13
    摘要 ( )   PDF (9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疗后致输尿管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32例接受常规放疗后宫颈癌患者发生输尿管狭窄的情况,并对年龄、诱导化疗、同时期化疗、辅助化疗、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剂量、盆腔外照射剂量、总剂量、是否手术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与输尿管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的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了临床分期和双“J”管置入后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中位时间。结果 332例患者有33例(9.9%)出现输尿管狭窄;664侧输尿管有40侧(6.02%)出现狭窄。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手术和总剂量是宫颈癌放疗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输尿管狭窄发生后双“J”管置入和Ⅰ/Ⅱ期肿瘤的预后明显好于未行双“J”管置入和Ⅲ/Ⅳ期肿瘤,P均<0.05。结论 手术和总剂量是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石细菌培养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刘克龙 陈海峰 刘抒怀 麦昌文 黄琨明 余雅玲
    2017, 17(01):  55-5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14
    摘要 ( )   PDF (8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前中段尿培养和术中结石培养的关系以及术中结石培养在PCNL中预防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40例PCNL患者术前中段尿培养和术中结石培养的结果,术后SIRS发生情况,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调整抗生素的情况。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术前中段尿培养有菌生长13例,占比32.5%,无菌生长27例,占比67.5%。术中结石细菌培养有菌生长26例,占比65%,无菌生长14例,占比35%。术中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术前中段尿培养(P<0.05)。术前中段尿和术中结石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10例(25%),术前中段尿培养有菌生长而术中结石细菌培养无菌术中4例(10%),术前中段尿培养无菌生长而术中结石细菌培养有菌生长17例(42.5%),术前中段尿培养和术中结石细菌培养均有细菌生长9例(22.5%),其中9例中,有4例分别为不同的细菌。术后发生SIRS10例。结论 术中结石培养比术前中段尿培养更能反应尿路感染情况,对预防和治疗PCNL相关性感染有指导治疗作用。
    阴茎折断的临床分析
    李四化 林悦悦
    2017, 17(01):  58-6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15
    摘要 ( )   PDF (9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阴茎折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3 年 10 月至 2016 年 6 月收治的 19 例阴茎折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近年相关文献。19 例患者致伤原 因为性交失误 17 例,粗暴性交 2 例。除 1 例保守治疗外,均急诊行阴茎血肿清除、白膜修补术。 结果 术后随访 6~12 个月,1 例术后短期自感勃起时硬度较前有所下降,其余未发生阴茎畸形、勃起疼痛、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病史及查体是确诊阴茎折断的重要依据,尽早手术是阴茎折断的恰当治疗方法。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体会
    林贵海 钟东佳 陈海昕 袁阳春 林嘉瑜
    2017, 17(01):  61-6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16
    摘要 ( )   PDF (8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 胆总管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 共收集 45 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不同手术方式的病例 资料,其中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EST+LC 组)共 20 例,行腹腔 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者(OC+OCHTD 组)共 25 例。对两种术式患者的手术成功 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 2~6 月随访。 EST+LC 组中,18 例手术完成,2 例因局部粘连或技术原因插管困难,转为开放手术;手后并发症包括2 例轻度胰腺炎,1 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均经过保守后痊愈。OC+OCHTD 组中,5 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包括 1 例胆漏、2 例切口感染、2 例腹部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EST+LC 组患者住院时间较 OC+OCHTD 组明显缩短。结论 至少在短期内,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气胸漏气的临床实践
    张才铭 宋小宁 黄文华
    2017, 17(01):  64-6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17
    摘要 ( )   PDF (8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评价康复新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难治性气胸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难治性气胸患者50例,分为2组,各25例,所有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待肺大部分复张后,两组分别给予胸腔注入康复新液100 mL(治疗组)、沙培林5KE+生理盐水100 mL(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漏气终止时间为6.88±3.47d,略低于对照组(8.60±5.63 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胸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没有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2例(8%),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内灌注康复新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难治性气胸,临床效果良好,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有效手段。
    胸腔镜辅助与前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乳内动脉桥猪模型的对比研究
    刘盛华 陈海生
    2017, 17(01):  68-7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18
    摘要 ( )   PDF (8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能模拟胸腔镜辅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乳内动脉桥的家猪模型,与前正中开胸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16头家猪,随机分为2组,VACAB组为胸腔镜辅助组,采用胸腔镜辅助的方法行非体外循环下左乳内动脉-前降支(LIMA?LAD)旁路移植术,MTCAB组为前正中开胸组,采用前正中开胸的方法行非体外循环下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左乳内动脉(LIMA)游离时间,LIMA?LAD吻合时间,和不同时间点的血液监测指标:肌酸磷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结果 VACAB组的手术时间、LIMA游离时间及LIMA?LAD吻合时间均较开胸组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动物LIMA桥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CK、CK?MB、cTn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现实可行、效果良好的微创手术,采用动物模型进行VACAB训练有助于临床实践。
    管状胃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 应用探讨
    饶新辉 梁锦崧 张自正 陈刚
    2017, 17(01):  72-76.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19
    摘要 ( )   PDF (10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管状胃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60 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手术和传统全胃缝缩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失血量、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并发症处理情况、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总体疗效。结果 两种术式在胸部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失血量、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管状胃代食管术手术时间、腹部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全胃缝缩术(P<0.05)。管状胃代食管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胃缝缩术(P<0.05)。管状胃代食管术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复发和转移率、2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全胃缝缩术(P<0.05)。两组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术可有效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安全可靠。
    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的创伤反应研究
    赖勇强 梁伟新 朱明章 黄永良 李志宏 苏秀梅
    2017, 17(01):  77-80.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20
    摘要 ( )   PDF (9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亢患者术后的创伤反应变化。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甲亢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其中18例经胸乳入路腔镜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ET组),35例行传统开放切口的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COT组)。测定术前2 h和术后24 h创伤反应指标: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术后72 h内评估是否合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比较两组3个应激指标及术后合并SIRS的例数。结果 腔镜经胸乳入路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而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副损伤和并发症。两种术式术后24 h血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但两组3个创伤反应指标的变化值△Hs?CRP、△TNF?α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SIRS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手术时间较传统开放组长,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安全性类似,引起机体的创伤反应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合适的病例可选择应用。
    不同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的比较和体会
    刘臻玉 武丹 区锦玲 曾海锋
    2017, 17(01):  80-8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21
    摘要 ( )   PDF (8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总结甲状腺手术中4种不同解剖标志暴露喉返神经的方法,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分析400例甲状腺手术,依据不同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分为四组:甲状腺体下极(A组),甲状腺下动脉(B组),甲状软骨下角(C组),气管食管旁沟(D组)。对比解剖时间、神经损伤(暂时性和永久性)。结果 C组显露时间最短,B组最长。各组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超声刀有助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根据甲状腺的病变特点和手术者的习惯,采取个体化的解剖路径显露喉返神经,有助于减少损伤。
    颈椎再次手术风险因素和原因分析
    李穗鸥 刘少喻 王乐 钟锐 魏富鑫 崔尚斌
    2017, 17(01):  84-8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22
    摘要 ( )   PDF (9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颈椎手术病例再次手术情况,分析颈椎再次手术的风险因素和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所行颈椎手术患者共1043例,其中颈椎再次手术56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手术节段、手术入路、是否内固定、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第一次手术术前诊断、第一次手术前白细胞数值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住院天数、白细胞数值和术中出血量是颈椎再次手术的重要风险因素。脊髓再次受压、肿瘤复发、伤口不愈合是颈椎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于具有相关风险因素的患者,除了告知颈椎再次手术高风险外,还可以规范肿瘤术后放化疗,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适时复查感染指标,加强宣教术后制动和佩戴颈围保护,努力降低再手术发生率。
    软组织牵张成形术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分析
    康国锋 王光耀 李敬矿 彭剑飞 贾献磊 张光明
    2017, 17(01):  89-9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23
    摘要 ( )   PDF (8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分析2种不同手术方法矫正手指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30例48指创伤性手指屈曲挛缩畸形的病例,分别用传统的转移皮瓣或植皮修复术(对照组)与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形术(观察组)。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总治疗时间、总费用、手指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对比分析两者差异。结果 利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软组织牵张成形术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形,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手指功能评分等方面要优于传统方法(P<0.05),在总治疗时间、总费用、复发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微型矫形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形对比传统手术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35 例经验及文献综述
    王正飞 盛晓文 薛峰
    2017, 17(01):  93-9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24
    摘要 ( )   PDF (9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效果并文献综述。方法 2007月7月至2014年6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9.2岁,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评估。结果 手术平均持续65 min(45~95 min),平均失血量为70 mL,平均住院8天(6~14天)。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约14个月。所以患者均获得一期愈合,愈合时间6~9周,平均愈合时间约7.5周。无术后感染、骨不连、断钉、骨骺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有钉尾激惹导致膝部皮肤轻度疼痛,在内固定取出疼痛消失。术后一年测量发现15例肢体不等长情况,其中3例患肢短缩,12例患肢延长,但均在1.5 cm内,对患者的行走无明显影响,并在随后的随访中发现肢体不等长现象得到纠正。按Flynnetal治疗评价标准测定,治疗效果痊愈31例,良好4例。结论 弹性髓内钉治疗稳定性儿童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创伤小等优点。
    椎体压缩性骨折高度恢复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杨佳生 何春军 赖以毅 潘盛 黄梓基 甘义
    2017, 17(01):  99-103.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25
    摘要 ( )   PDF (9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保守疗法治疗OVCF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椎体高度恢复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并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分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组,保守治疗组,每组选取15例患者。采用VAS、ODI评分标准和影像资料分别评估,对比分析组之间的疗效、影像资料变化,并分析椎体高度恢复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①PVP、PKP组椎体高度的恢复效果显著;②两组早期止痛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日常生活,但远期疼痛缓解效果与保守治疗组相当;③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程度与疼痛有一定的相关性,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与疼痛的缓解无相关性;④PVP手术过程中发生了4例骨水泥渗漏、PKP组2例,术后随访发生了4例椎体再骨折。保守治疗组在卧床恢复期间出现肺部感染2例、褥疮2例。结论 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程度与疼痛有一定的相关性,压缩骨折椎体中等程度压缩时疼痛值相对较高;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与疼痛的缓解无相关性。PVP与PKP手术治疗后中短期临床疗效优于保守疗法;保守疗法在经济性及安全性有较大优势。
    右旋美托咪定抑制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与脑电分段频谱的关系
    张博弘 彭书崚 叶西就 王志 曹林 杨涛 彭俊 杨勇志 周毛 何明亮谷贝贝 孙润陆 蓝球生
    2017, 17(01):  104-109.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26
    摘要 ( )   PDF (9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通过对患者脑电分段频谱的分析,研究术中短时间内输注右旋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抑制作用的电生理因素,并确认拔出气管导管前的脑电变化能否预测术后躁动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3月期间择期LC的全麻患者60例。采用两种分类方法进行数据统计:(1)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空白组,C组),每组各30例。D组于常规剂量静吸复合麻醉药物诱导插管后的10 min内给予0.5 μg/kg的右旋美托咪定稀释液;C组则相应给与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收集患者从麻醉前清醒状态到清醒拔管后30 min内经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器记录的脑电图数据(包括术前清醒时刻Base的脑电图和停止吸入麻药并washout时刻T0的脑电图),记录拔管后即时(T1),拔管后10 min时(T2),拔管后20 min时(T3),拔管后30 min时(T4)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以及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数据,比较D组与C组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差异、脑电分段频谱差异。(2)根据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将所有患者重新分组为镇静组(AC组,T1、T2、T3、T4时刻的RASS评分均≤-1)和躁动组(EA组,T1、T2、T3、T4时刻至少有一个RASS评分≥1),通过比较AC组与EA组患者对应的T0时刻的脑电分段频谱,探讨拔管前脑电改变对术后躁动是否有预测作用。结果 (1)D组与C组在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D组与C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的比较,T1时刻,D组发生躁动(RASS评分≥1)的概率小于C组发生躁动(RASS评分≥1)的概率(P=0.022);T3时刻,D组发生躁动的概率小于C组发生躁动的概率(P=0.026);T2时刻,T4时刻D组与C组发生躁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中苏醒期躁动(RASS评分≥1)绝大部分发生在T1时刻(66.7%),少部分发生在T2时刻(33.3%)。(3)D组与C组各时间段脑电图分段频谱的比较中,D组与C组在Base、T0、T1、T2、T3、T4时刻的脑电NTI、α波β波θ波功率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D组在T0、T1时刻的脑电总功率power较C组降低,且T1时刻δ波的百分比增加(P<0.05)。(4)EA组与AC组的T0时刻脑电图分段频谱的比较中,EA组较AC组T0时刻脑电总功率Power、β波百分比增加,δ波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 (1)右旋美托咪定能够抑制LC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使术后镇静情况更好;能够引起脑电信号总功率Power值降低,δ波的比例增加,这种脑电改变可能是抑制苏醒期躁动的电生理因素。(2)患者拔管前的脑电β波百分比增加、δ波的百分比下降,对术后躁动的发生可能有预测作用。
    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时NTI与OAA/S镇静评分的比较
    黄威 周毛 孙振中 詹长春
    2017, 17(01):  110-11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27
    摘要 ( )   PDF (8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比较右旋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术中镇静时Narcotrend麻醉指数(NTI)与警觉/镇静评分(OAA/S)的相关性。方法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或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分为2组,分别为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n=30)、丙泊酚组(P组,n=30)。在腰硬联合麻醉平面稳定且确保麻醉效果后,D组给予0.6、1.2、2.4 ng·mL-1的右旋美托咪定,P组给予1、2、4 μg·mL-1的丙泊酚,每个浓度维持20 min。比较两组患者每个时刻点的OAA/S及NTI。结果 丙泊酚组在OAA/S为5、4、3、2、1分时的NTI分别为96(89~97)、83(86~82)、66(63~71)、57(50~61)、46(40~50);右旋美托咪定组在OAA/S为5、4、3、2、1分时的NTI分别为94(78~98)、79(83~75)、45(45~52)、38(34~41)、24(20~30)。结论 在使用丙泊酚镇静过程中,NTI与OAA/S的相关性好于右旋美托咪定;右旋美托咪定镇静时,NTI和OAA/S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NTI更能反映患者的镇静深度。
    综述
    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石思雅 朱望舒 李勇
    2017, 17(01):  113-118.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28
    摘要 ( )   PDF (9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复发、转移。相对于淋巴结转移阴 性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复发、转移概率更高,而且往往是致死性的。准确预测淋巴结 转移与否对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为术后 病理,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但是准确性不太理想。本文就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 CT、MRI 及 PET/CT、SPECT/CT 及前哨淋巴结显像等作一综述。

    肠内营养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廖迎阳 钟鉴宏 黎乐群 彭宁福
    2017, 17(01):  119-12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29
    摘要 ( )   PDF (8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存在30%~50%合并症,主要包括术后胰瘘、残胰出血、感染及胃排空延迟等。PD术后患者常出现围手术期营养失调,尤其术后早期,并影响并发症发生率。迄今,较少研究聚焦于肠内营养(EN)与PD术后并发症的关联性。本文旨在综述至今仅有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设计良好的研究证据,探索EN与PD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相关性。
    环状RNA的研究进展
    肖时曦 王涛
    2017, 17(01):  122-127.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30
    摘要 ( )   PDF (9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又称环形RNA,是新近确认的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ncRNA),主要由外显子和(或)内含子构成。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某些疾病(如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ircRNA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不仅使我们对环状RNA有了更好认识,而且在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强 刘俊
    2017, 17(01):  128-131.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31
    摘要 ( )   PDF (8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自上世纪 50 年代被提出,经过不断改进于 80 年代末开 始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复杂性创面,VSD 通过对软组织的机械性和生物学效应,可以刺激血管增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和肉芽组织不断生长,加速组织创面愈合的疗效显著,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四肢创伤、皮肤软组织缺损、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封 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外科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将对封闭负压引流 技术治疗的相关机制、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为临床更加广泛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提供参考。
    外科护理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改善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护理研究
    刘立琼
    2017, 17(01):  132.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7.01.032
    摘要 ( )   PDF (9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研究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排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接受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手术前后接受健康宣教、吸氧、雾化吸入等常规护理;将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术前呼吸功能训练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的呼吸功能包括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排痰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MVV%、FVC%、FEV1%、PaO2水平均低术前,PaCO2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MVV%、FVC%、FEV1%、PaO2水平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排痰量低于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能降低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排痰,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